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图/本报记者 冯明旻
■“好人”家风代代传
“我的爸爸和爷爷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他们救人的故事。”对于自己的爷爷余添洪是中山“身边好人”、爸爸余子轩是“中山好人”“中国好人”,10岁大的余睿潼还是从学校图书室的报纸上看到的。
时光回溯到2011年10月15日,正在家里煲汤做饭的余添洪,远远听到有人呼救,急忙冲出家门看个究竟,原来距离房屋约200米处的街心公园内有儿童落水。人命关天,尽管时年58岁的余添洪因高血压中风腿脚不便已有一段时间,但听到呼救后依然不顾身体不便,马上跑到水边察看情况,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打捞落水的儿童。1分钟不到,已昏迷的落水儿童被救上岸。经过一番抢救,余添洪与其他赶到的村民一起,成功将落水儿童从生死线上抢夺了回来。余添洪由此荣获中山“身边好人”称号,并被评为第22届中山市“十杰市民”。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代又一代人都做好事。时间跳格到2014年7月18日下午,正是台风来袭前。当时正在大涌镇网数中心工作的余子轩和同事,听闻不远处住宅楼里有个小女孩正悬挂在二楼窗户,便立即赶往出事地点查看。发现被困在窗外的小女孩当时大半个身体已经悬空挂在窗户防盗网之外,头部则卡在防盗网里面。情况紧急,余子轩等一众青壮年爬上了房门前的雨篷,将小女孩托起,最终顺利救下被困小女孩。事后,这件见义勇为的事件被媒体争相报道,“大涌托举哥”一度成为热点名词,而参与救援的余子轩等人也先后被评为“中山好人”“中国好人”,并且登上了2014年10月的“中国好人榜”。
“平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教育我和弟弟,要友爱同学,互帮互助。”虽然年纪小,但余睿潼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围就是互敬互爱,家里人都是热心肠,不仅乐善好施,更是将助人为乐当成应为之事。
■身教大于言传
面对奖励和荣誉,爷爷余添洪不改淳朴,他说:“当时根本没时间去想其他,我是‘水上人’,水上救助危难,是我的能力所在,也是我应尽的职责。”回忆起自己“托举”的那一幕,爸爸余子轩的回应也如出一辙,“当时什么都没想,就觉得一定要尽我所能,保护孩子的平安。”他觉得那是任何人在相同情形下都会作的选择。两代“好人”都选择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荣誉,平日里更不会主动与家人讨论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更看重的是在日常生活对孩子们言传身教的影响。
对于余子轩来说助困济难、助人为乐,是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教育。从小生长的大涌镇叠石村民风淳朴,邻里之间互助友爱是最寻常不过的事。父亲余添洪就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经常帮村里人搬东西、碾稻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08年,大学毕业的余子轩回到村委会就职,直到今日,只要见到村中的孤寡老人耳目混沌、行动不便,余子轩便会主动提供帮助,或者为他们寻医就诊,或者帮老人家做家务。
余子轩与妻子结婚已有十余年,如今有三个孩子。夫妻二人因为工作繁忙,平日都由老人照料孩子。三代同堂的情况下,余子轩与妻子就特别注意身体力行地教孩子们如何尊重长辈、善待长者;并经常带着孩子们参加公益活动,通过实践告诉孩子要换位思考,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他们以爱守护亲人,和睦邻里,尽心工作,不仅搭建了一个幸福美满“小家”,也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去影响社会“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