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新选派干部快速接好“工改”攻坚的“接力棒”,南头“工改”小组总结两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传”绝招、“帮”上手、“带”尖兵的新模式,不到一个月,“新兵”已成“老将”。
本报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简伟波
■迎难而上“传”绝招
南头镇是中山的工业重镇,面积仅为28平方公里,由于工业园升级改造的时间较早,土地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了85%。随着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进入深水区,几乎每个工改项目都需要攻坚克难。
去年,南头工改组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工改”攻坚任务,如何将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主动协调、贴心服务的“工改精神”传承下去?南头工改临时党支部通过组织专题座谈、工作交流等方式,给“工改”新兵讲攻坚故事、说工作方法,引导他们坚持政企同心、日夜兼程、迎难而上,做好服务推动工改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
■化繁为简“帮”上手
“市‘工改’指挥部整理出的最新‘工改’政策汇编长达1000多页,新选派干部缺乏相应工作经验,难以理解和掌握。我们就提炼了政策重点,化繁为简协助新干部尽快学懂弄通‘工改’政策,尽快进入角色、高效开展工作。”市派驻南头镇“两大攻坚战”工作组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郑嘉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引导、服务企业自改”是南头“工改”的主要工作路径。为此,南头镇“工改”专班聚焦企业关注的政府收储、分割销售、财税补贴等政策领域,在1000多页政策文件中整理出南头“工改”政策精选文件11份共78页,供新选派“工改”干部学习。同时,以市指挥部的业务培训PPT为基础调配“学习套餐”,手把手、面对面传经送宝。
为帮助新选派干部迅速掌握“工改”工作方法,南头“工改”攻坚组还编制了浅显易懂的《“工改”工作流程表》,从项目前期启动到动拆改造阶段,逐项列明“规定动作”,让新选派“工改”干部清晰了解跟进一个项目时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同时,对每个项目绘制“路线图”、列出“时间表”,明确具体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
■躬身入局“带”尖兵
“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将,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领会政策精神,在攻坚克难中磨砺提升自己。”市派驻南头镇“两大攻坚战”工作组副组长、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李伟说。
新干部到位后,南头镇“工改”专班依照“老带新”方式,将“工改”工作组成员再分成6个小组,对镇里超过百家有“工改”潜力的企业展开实地走访调研,逐宗地块拍照登记、分析汇总、逐户联系、上门动员,整个过程安排新选派干部学习体验。
“去年,我跑了近3万公里,才完成‘工改’攻坚任务。今年任务更重,但我已经做好了继续迎难而上的准备。”市派驻南头“工改”组成员、市公安局政治处人事科三级警长马俊燊说。作为一名“工改”老蒋,马俊燊深知“工改”工作的复杂和艰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将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和经验倾囊相授。
“‘传帮带’模式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易学易用,通过20多天的学习和实践,我现在可以独立工作了,对‘工改’也是充满了信心!”市派驻南头新一批“工改”成员、市救助管理站一级科员张传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