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兴江
■看现场:工人从“操作者”变成“检测者”
当日,记者来到位于阜沙镇大有工业区的骏伟公司,走访该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在一栋独立的高标准厂房内,厂房总体呈长方形,非常宽敞,各种重型制造装备有序排列。
刘德生是一名技术工人,值守生产线最前端,任务是管理自动化激光打孔机器人,确保打孔质量和效率。自动化履带将一张张铁皮送进机器人“嘴里”,机器人按照事先接收到的命令完成打孔后,再将带孔铁皮送上履带,进入折弯环节。
值守折弯流程的是该公司老员工、班长周桂华。“你看到的这些自动化装备叫数字折弯机。没有升级改造以前,这个流程有20台机器,需要20名工人值班,现在上线了4台数字折弯机,同等工作量,仅需要4人负责人检测。”周桂华指着一排数字折弯机说。
产品焊接流程新上线了9只机械手,所有机械手看起来非常灵巧,而且每个焊接点几乎一模一样。由焊接工转岗“检测员”的一名技术工人表示,从检测情况来看,焊接合格率几乎达到100%。
■说升级:两年投500余万元提质增效
采访时,一名工人正在扫描一批物料的二维码,这批物料刚刚在指定地点卸货。工人叫林洪妹,是骏伟公司外购建仓组长。“我使用的是仓管软件系统,与公司最新数字化管理平台联网,生产制造部门做生产计划或赶制订单时,只需打开手机,物料的存放位置,数量、有效日期以及各种参数都会一目了然,再也不像以前需要一件一件手工记录,派人跑腿寻找。”林洪妹说。
黎煜华是骏伟公司总经理助理,也是公司首席信息官。“骏伟公司这两年在WMS+QMS+MES+5G网络+自动化方面投入500万元以上,通过这些数字化智能化投入,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黎煜华说。
■向未来:提升制造能力 坚定高质量发展
阜沙镇经济发展和科技统计局局长梁锦康介绍,近两年来,阜沙镇对全镇130多家规上企业实施全覆盖调研走访,分类引导和重点培育这些企业实施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骏伟公司就是自动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代表企业之一。
骏伟公司总经理麦广智表示,随着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继来临,骏伟公司紧抓机遇,不断尝试和适应先进技术,对企业的制造流程升级改造,坚定不移走智慧工厂之路。“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一开始只是‘从上而下’的举措,但当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尝到升级带给自己和企业的好处后,反而变成了‘自下而上’的需求。” 麦广智说,从新一轮革新中,他们找到的是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