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2023年07 10
癸卯年五月廿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3年07月10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视角看中山高质量发展之路
  董一军

  2023年6月20日,中共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要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使命,自觉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广东各项工作,并强调要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认识总目标蕴含的新期待,更好发挥支撑、链接、服务作用,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夯实走在前列的根基。新发展格局对于广东“走在前列”意义重大,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中山高质量发展之路只有从全国发展角度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角度才能看得真切。从市场一体化的视角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粤港澳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并且属于不同关税区,如何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两大挑战与中山密切相关,从挑战中创造新机遇、实现大变革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各地区同步推进,而是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而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并积极总结、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最终实现市场的全国统一。

  在此背景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先手棋。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早已开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产业转移为主要形态的生产要素协作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依靠政策红利及劳动力、土地等低要素成本优势,利用“三来一补”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承接了来自港澳的产业转移,形成了技术、原材料与市场在港澳,加工制造在大陆的“前店后厂”的市场化分工协作模式。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大湾区城市内部的市场化配置,市场一体化雏形显现。

  第二个阶段,制度建设引领阶段。随着市场一体化的推进,制度的影响逐渐显现。为了进一步消除制度规则不一导致的要素流动障碍,2003年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进一步加深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互利合作。2014年中国(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制度规则衔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进入更高层次的制度引领阶段。

  时至今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面临两大挑战:一是与港澳制度规则差异阻碍了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二是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尤甚。对于第一个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一是建设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二是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三是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大力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着力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不断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四是发展特色合作平台,支持珠三角九市发挥各自优势,与港澳共建各类合作园区,比如推进澳门和中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空间。由此可知,在市场一体化制度规则衔接方面,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身负使命,走在前列。基于本身特色,中山应加快与港澳的衔接步伐。

  对于第二个挑战,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要提升一体化水平,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举措。珠江口西岸城市尤其是中山必须承担起此项重任,加快推进与东岸城市尤其是深圳融合互动发展。

  在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之际,在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的双重利好之下,产业转移的浪潮从东岸冲向西岸,深圳是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浪潮的中心,中山是西岸的桥头堡。深中融合互动发展首先要了解深圳需求,才能更好发挥中山所能。笔者在与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所座谈的过程中,发现深圳主要有8个方面的需求: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寻求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寻求产业链生态安全;寻求孵化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寻求高端产业人才的配套服务;寻求临空经济发展新空间;寻求深澳合作新空间。可以看出,深圳迫切需要产业空间与产业链生态。

  立足自身基础,中山应根据深圳所需发力,尤其是产业空间、产业链生态等重点需求,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山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重塑城市发展格局。由于市直管镇体制以及专业镇粗放发展等客观原因,中山城市“首位度”不足,未形成基于分工的梯度城市发展格局。中山应基于产业迁移市场规律,顶层设计,一方面重点打造环马鞍岛城市中心及岐江新城,形成梯度城市格局;另一方面,加强镇街统筹,促进生产要素跨镇街流动,打造城市副中心。

  第二,充分利用翠亨统筹区、火炬统筹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大量研究表明,地理距离尤其是通勤距离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重大。从产业布局上,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与深圳企业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对于产业区域落址,在错落有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凸显马鞍岛创新服务功能和火炬科技创新功能。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加快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以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为突破口,一方面为企业再造发展新空间,营造企业“愿意来、落得下、不想走”的硬、软件环境,实现“腾笼换鸟”;另一方面,加快形成跨镇街园区协同发展机制,破除镇街行政区划的藩篱,使得人员、资金、技术、数据等更大范围内流动,将产业集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