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陈雪琴 见习生 颜子怡 实习生 吴秋璇
图/本报记者 缪晓剑 易承乐
●读书能无限延展人生阅历
小时候,赵丽宏有三个梦想,音乐家、画家和把所有好看的书都读一遍。他说,音乐可以通过音符把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画家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心中的所有美好。18岁那年,赵丽宏在乡下当知青,“没有任何准备,小时候的梦想或许永远无法实现了,看不到一点点希望。”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是书帮他度过了最孤独、最寂寞、最灰暗的时期。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赵丽宏认为,读书使人有思想、有情怀、有感情、有意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赵丽宏还以宋代皇帝赵恒《劝学诗》为例,向现场读者传达读好书能改变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内在修养等观点。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即使活到100岁,也只是漫长历史的一瞬;即使走遍天下,也只能看到世界的小小角落,但读书可以改变这种状况。赵丽宏说,一本好书,包罗万象,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走进了作者的生命,跟着作者重活了一次,能无限扩展人生阅历。
●读能打动人心的书
天下好书浩如烟海,什么样的书是有质量的书?关于这个问题,赵丽宏用了一连串排比来告诉读者答案:“有价值的书能够让我们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能够让我们汲取到真的知识、真的感情,能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能够让我们看见黑暗中闪烁的光明,能够引领我们从低处往高走,往光明的地方走。”
赵丽宏介绍了一个发现有质量的书的重要方法,小时候的他经常用这个方法来寻找好书。他说,凡是读到打动自己的书,就一定会牢牢记住作家的名字,再去寻找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来读,这时候找到的往往都是好书。
大学生如何面对碎片化阅读?面对现场读者的提问,赵丽宏表示,在现在很多人不读纸质书的情况下,通过手机碎片化阅读确实是一种途径,但碎片化阅读效率不高,读者应该静下心来从头到尾慢慢阅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赵丽宏认为,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让孩子读书之前最好是家长先读一遍,然后再引导孩子读书,让孩子觉得文字是美好的、值得亲近的,不能功利化地阅读,最终让读书变得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志 有识 有恒
“读书方法无论多特别,总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赵丽宏从曾国藩家书中的有志、有识、有恒入手,给现场读者讲解怎样才是有质量的阅读。
他说,读书要有志气、有志向、有目标和方向,阅读之人要带着这样的志向去读书,不论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沉下心来读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读书人。
对于有识的理解,他认为一个读书人,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读书不是简单地积累知识,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变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让人有所成长。
而对于有恒,他则认为:“如果真正喜欢读书,就要读到心里去,把它存在记忆中。”对于读书,赵丽宏有个比喻。他说,如果书读到心里去,就像人被枪打中了,但是人没有被打死,而是留下了疤,当你每次看到这个疤的时候,就能想起被打动的感觉,它会牢牢地占据记忆,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让你永远不会忘记,任何力量也无法把它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