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凯旋大道上,坐落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援建的人民宫和烈士体育场。与其隔街相望,一座备受瞩目的崭新文化殿堂——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正在建设中。
“人民宫是刚果(金)议会所在地,能容纳8万人的烈士体育场经常举办重大活动。”刚果(金)国务部长兼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部部长穆武尼说,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是“刚中两国合作的又一亮丽名片”。
唐文胜所在的中南建筑设计院总部位于武汉,此次承担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工作。走进唐文胜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幅幅设计图纸和全景效果图,呈现着剧院、校舍等中心主要建筑的构造“巧思”。
这座建筑的主体由文化中心和刚果(金)国家艺术学院构成,包括一个2000座规模的大剧院、一个800座规模的小剧院和一个可容纳2000名学生的国家艺术学院校区。
其中,核心建筑文化中心的外观造型别具特色,恰似一面圆圆的非洲鼓。唐文胜年少时就从父亲的描述中知道了非洲鼓的样子。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作为中方工程师在索马里援建农场。从那时起,非洲的风土人情和中非人民友好交往的故事就在唐文胜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国文化中,圆形寓意团圆。”唐文胜说,文化中心的造型融合了中国和非洲的文化和艺术理念,象征着中非世代友好的情谊。
刚果(金)国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同样有着“中非合璧”的韵味。中方设计团队通过反复研究发现,运用中国传统院落和风雨连廊等设计手法,能让校舍建筑的空间布局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中国的建筑文化讲究院落,在非洲我们把它做成窄院。”唐文胜说,窄长型的院落可以利用建筑之间的相互遮挡,形成阴凉怡人的庭院空间。按照设计方案,国家艺术学院的不同院系既是一个个围合的独立院落,又通过长长的风雨连廊彼此关联。风雨连廊兼具避雨和防晒的功能,窄院和连廊的搭配组合正好适应当地高温多雨、日照强烈的气候环境。
融通互鉴、因地制宜的理念在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建造中无处不在:部分墙面沿用当地建筑常见的镂空花格砖,具有通风散热的效果,而中国传统的如意吉祥图案融入其中,更添雅致意趣;建筑外立面用来自刚果河的河沙作为外墙涂料的“主力”,呈现出极具地域特色的质朴风貌;刚果(金)铜矿资源非常丰富,铜版画是当地手艺人的“绝活”,在建筑内部装饰中,这些体现当地艺术风格的画作将被广泛应用。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重点项目之一,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受到刚果(金)方面高度重视。
2019年,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亲自为项目奠基。此后,他多次对项目和施工人员进行视察和慰问。2021年,齐塞克迪在视察时说,相信这一项目建成后,将为非洲和中国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今年5月,在齐塞克迪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特别提及,刚方高度评价中方对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的支持。
“我们都很向往搬入这个漂亮的建筑群中。”刚果(金)国家艺术学院院长姆文丹加·穆森戈·德西雷-萨洛蒙对记者说,他经常来到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的工地,对既具文化底蕴又接地气的建筑设计惊叹不已。
姆文丹加满怀期待地说,文化与艺术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相通搭建桥梁,这座文化艺术的殿堂未来将为培养更多艺术人才、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中心建成后,学院师生将迁入新校址工作学习,同时还能在中心的剧院里向世界展示所学知识和创作成果。他希望,非洲和中国的艺术家将来能够在这里同台献艺、切磋交流。
谈到文艺作为“心灵桥梁”的意义,唐文胜也深有感触。他向记者回忆起项目调研期间发生的故事:在走访刚果(金)国家艺术学院时,学生乐队为欢迎中国客人的到来,演奏了中国经典名曲《茉莉花》。“我听了非常感动,也唱了一首父亲教给我的非洲民谣,学生们还为我伴奏。”
此后,唐文胜就被刚果(金)的朋友们称为“会唱非洲民谣的中国建筑师”。唐文胜说,自己年少时埋在心中的中非友谊种子,如今已长成大树,结出果实。今后,随着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使用,这颗友谊之种必将播撒到更多人的心里,中非人民携手前行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新华社武汉/金沙萨9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