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初到西藏:挂着氧气管完成两台手术
2022年6月28日中午,雒洪志刚刚抵达对口援助的工布江达县,他不顾路途疲劳,高原反应,放下行李,立即前往县人民医院查看病房,他刚查到外科17床,69岁的藏族老人吾金措姆就捂着小腹,蜷缩在病床上。雒洪志轻轻掀开衣角,发现其腹部瘀黑,按压有强烈痛感。看着监护仪,此时老人的心率达120—130次/分,出现了休克的预兆。经了解得知,老太太腹部有闭合性外伤。他立即调取了患者的CT影像,确定了患者腹腔结肠穿孔,决定必须尽快手术,否则随时有休克和生命危险。
而此时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无血库储备、手术室护理及麻醉人员经验不足、患者还患有糖尿病,手术有很大风险。“刚到海拔3400多米的工布江达县,我还处于缺氧高原反应状态,此时进行手术,自身也存在严重高原反应的巨大风险,但是为了挽救藏族患者的生命,医生不会考虑个人安危。”雒洪志说。关键时刻他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毅然挂着氧气管走上手术台,历时1小时45分,顺利完成手术。
仅隔1天,2022年6月30日中午12时,雒洪志又接到急诊电话,一名6岁的小男孩益西桑丹休克了。CT影像显示,小男孩的脾脏已经破裂成好几块,腹腔大出血,初步诊断其为脾破裂,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急诊手术。这一次,他再次戴着氧气管站上手术台,历时近3个小时,顺利保住了患儿的脾脏。
2022年7月1日,在林芝市举行的第九批援藏工作总结表彰暨第九批、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迎送大会上,林芝市委书记敖刘全点名表扬雒洪志,称赞“他是援藏干部的典型代表,是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者。”
■进藏一年:足迹遍及工布江达的每一个乡村
自从2022年8月7日西藏自治区发生新冠感染疫情以来,雒洪志作为工布江达县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院感防控专家组组长一直奋战在抗疫前沿。他带领中山市第八批援藏医疗队的七名队员,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奔赴一线,指导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可疑患者的甄别、环境消杀、居家隔离、转运等,为切断疫情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进藏一年来,雒洪志带领中山第八批、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员日夜奔赴在急诊、ICU、病房、手术室,在手术、重症急救、影像、超声、护理方面,通过新技术新项目助力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在他主持下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30余个,他亲自主刀开展当地首例4K高清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首例3D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首例4K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等,真正让当地藏族群众实现了“小病不出乡,中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
援藏期间,雒洪志努力学藏语,讲藏话,食藏餐,很快和当地藏族群众打成一片。他带领医疗队员早出晚归,克服重重困难,穿越泥泞崎岖的山路,翻越一座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长期开展巡回医疗、下乡义诊、村医培训、送医送药等医疗活动。进藏一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工布江达的每一个乡村,将爱心医疗服务送达每一个藏牧民家中,多次收到藏族群众敬献的哈达,被当地群众誉为高原上的“好门巴”(“门巴”,藏语指医生)。
藏族女孩洛珠白姆患有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发育不良。多年来,洛珠白姆的父母带她辗转县城、拉萨四处求医,前后已花费4万多元。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建议洛珠白姆尽早接受手术治疗。然而,洛珠白姆要做的手术需要请外地专家进藏,手术及康复费用约20万元。如果到外地治疗,加上陪护费及往返交通费总计达30万元。这笔钱对于洛珠白姆一家无疑是天文数字。工布江达县(中山)工作组邹本进副组长、向坤山主任及时协调安徽商会提供资金支持,雒洪志积极与中山市人民医院衔接,组织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会诊,院方本着大爱无疆中山博爱精神,同意减免洛珠白姆的手术费和住院费。于去年12月22日洛珠白姆成功接受手术治疗,今年9月前往中山接受第二次手术,预计半年后她就能完全恢复正常行走,实现她在草原上的舞蹈梦。
雒洪志共援藏三年,他说,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群众中,西藏高原已成为他第二个家乡,他将持续在医疗援藏方面发力,不断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雪域高原群众解除病痛,为当地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贡献更多中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