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飞跃伶仃洋 新闻列表
~~~——
~~~——
~~~——
~~~——
~~~——

 
2024年07 01
甲辰年五月廿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6版 2024年07月01日 飞跃伶仃洋 扩展 收缩 默认

以科技创新推动深中一体化
  郑劲超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和重要经验,首次系统阐明科技强国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和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包括了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等重要举措。

  深中通道通车,深中两地的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山科技事业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国家、区域、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国家创新知识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十,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原始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的现状,将会失去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以科技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广东的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仍保持全国首位,但是在科技人力资源、科研物质条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方面仍存在短板。因此,我们需要在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融合融通,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努力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示范地。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10年以来,103个城市(区)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圳是典型的创新策源地,其创新驱动力、技术创新力优势明显。中山在2023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位列第67,制造业基础雄厚,是珠三角重要的创新增长极和创新应用区。因此,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桥梁,进一步强化“中山制造+深圳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各个国家、区域、城市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如果不想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以深中通道通车为契机,加强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与衔接,以科技创新推动深中一体化。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树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深刻认识创新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结合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完善深中合作区的科技创新规划布局,通过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给科技人员“松绑”,让科技经费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科技成果转移和交易渠道,打造深中两地研发孵化的“科创飞地”,保障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环环相扣。

  二是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切实提供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夯实创新基础能力,结合深中两地科研院所资源,联合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经济主战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深中两地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对接,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深中两地科技仪器设备互通共享,探索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进生物医药领域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三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培厚“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土壤,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风气。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力度。推动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山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建立数字文化科技产业合作区、示范区和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新品牌,依托深中通道开发特色游径,面向湾区、面向世界讲好中山故事,以创新文化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