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粤黔牵手协作以来,中山派驻六盘水工作组发挥参谋助手、桥梁纽带和前方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粤黔协作工作走深走实,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国考”中,广东均获“好”的等次,连续三年位居东部省份第一名,为新阶段东西部协作开好局、起好步。
本报记者 王帆 通讯员 钟祖彦
■增强“造血”功能,激发产业活力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两地党委、政府高位谋划,推进帮扶协作。三年时间里,两地党政代表团开展了多次互访和调研,召开多次联席工作会议,提出“长期协作、风雨同舟、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十六字方针,共同推动两市协作朝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力拓展。
为确保两地协作顺利推进,六盘水成立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30余个市直部门和中山工作队参与的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人才交流、产业合作、消费协作等8个工作专班。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分管领导高频研究推进、责任部门紧盯目标落实的组织架构。
中山各镇街“组团式”帮扶六盘水,火炬高新区8个乡镇组团结对帮扶水城区,东区街道8个乡镇组团结对帮扶六枝特区,小榄8个乡镇组团结对帮扶盘州市,多方携手促发展,推动协作工作走深走实。
东西部协作重在增强“造血”功能,产业是最有力的支撑。2021年以来,两地以共建园区为平台,以“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的“四加”合作为抓手,加强政企联动,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积极寻找两市招商引资的契合点,推进产业梯度转移。
六盘水通过借力中山的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发展性资源”,集中落地一批项目,推动产业互补升级,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三年来,中山市与六盘水市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工业园区3个,推动落地产业协作项目76个,实现到位资金47.78亿元,有力带动了本地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就业1.1万余人。其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8亿元用于六盘水市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建成猕猴桃“吨产园”3万亩、刺梨“千斤园”18万亩、茶叶“万元田”2万亩。天富刺梨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六盘水借帮扶资金推动贵州初好、盘州刺梨王、金盆乡垃圾整治项目等一大批示范带动性强的产业基地建设,并借鉴粤港澳地区的理念、经验以及大城市的“田园乡村”标准,打造48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助推六盘水乡村振兴建设。
■助力扩大消费,黔货粤品双向奔赴
六盘水与中山市共同制定了《“消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 爱心行动谱写山海深情”倡议书》《“东西协作一家亲 爱心谱写山海情”消费倡议书》,倡导中山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六盘水市农特产品。
三年来,中山市共帮助采购、销售六盘水市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累计达22亿元。同时,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在广州市、中山市等组织开展13场展销对接活动,共组织460家(次)企业携带1489种农产品参与,现场销售1250.45万元,签订订单金额2.11亿元。
双方在中山市建成“贵粤荟·中山馆”、水城印象东西部协作展馆、“水城羊肉粉”店等旗舰店和展销中心。今年1至7月,两地共完成消费协作4.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64%。“凉都高山珍品”跨越山水,猕猴桃、刺梨、茶叶、人民小酒、岩脚面、盘县火腿等产品走进中山、火爆广东、畅销全国。
中山助力黔货出山的同时,也鼓励粤品入黔。2023年12月11日,在中山市派驻六盘水市工作组的协助下,中山市阜沙镇阜翔脆肉罗非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梁少文将脆肉罗非鱼带到了六盘水,通过产品推介会等方式,让中山的鱼“游”上了当地群众的餐桌。此前,中山市三角镇的黑鱼同样“游”进六盘水,成为市民喜欢的美味。
■深化社会联动,牵手扶持又“扶智”
三年多来,两地共商共谋共建,扶持又“扶智”、授艺更育人,以深化社会联动高效推进东西部协作。
两地采取“双向挂职、组团帮扶、专题培训”等方式,在深入推进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上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三年来,双方互派干部人才1064名,为两地共谋产业发展、共推劳务就业、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提供了人才支撑。
两地积极联动,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开展“点对点”有组织输出、建立老乡群、推进劳务协作站实体化运行、开展“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就业培训、援建扶贫车间等多种渠道,全面落实落细就业帮扶措施。三年多来,中山市共帮助六盘水市55205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认定帮扶车间共48个。
2023年,中山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聘请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建成“粤黔同心·关爱未来”六枝特区家庭心理指导服务中心,辐射引领当地乡镇学校46所,1万名留守未成年人直接受益,10万名学生间接受益。中山市还动员社会力量,累计向六盘水市投入社会帮扶资金近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