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经济 新闻列表
~~~——记者团考察华南最大实验动物产业化平台,探索佛山、中山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合作新机遇
~~~——

 
2024年09 10
甲辰年八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4版 2024年09月10日 经济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职院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新高地
  第40个教师节前夕,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小娟受邀进京领奖。

  中山职院党委书记尹绪忠表示,这不仅是对刘小娟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领域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最高肯定,更是中山职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山职院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以及“双高”校建设的显著成效。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和动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中山职院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中山职院以“双高”校建设为抓手,升级“一镇一品一专业”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持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形成了职业教育支持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山经验”。

  ■做好“三个精准对接”

  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精准对接育人目标。始终把牢“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构建“党建铸魂+品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一院一品”的党建育人特色,确保“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人才培养”的“三维一体”党建工作思路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精准对接育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专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职业性,适应人才供给侧改革内生式发展的本质要求,对接中山市制造业当家打造新时代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的需求,强化专业单体性资源优势,优化整合组建新专业群,集聚服务区域产业特色。

  精准对接育人过程。深入推进“三教改革”“科产教融汇”,形成“德技并修、五育并举、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列广东省高职院校前10名,28个专业参与25个“1+X 证书”制度试点,19个专业实施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10个专业开展高本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试点,学生获奖总数、一等奖数量连续五年位列广东省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前六名。

  在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上,中山职院一方面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按照产业聚集、需求匹配、优势特色、深度融合的原则和路径,实施专业分类化管理和人财物投入差异化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培育多类名匠名师,做强实践教学基地。

  ■做实产教深度融合

  强化服务产业实力

  紧跟中山市建设广东省产教融合城市试点,中山职院充分发挥政企校资源优势,提质南区电梯、沙溪服装、大涌红木家具、小榄商务等“镇街型产业学院”的“四链”要素配置与改革。与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共建“广东省特种设备学院”。与广东省燃气具协会等100余家单位共建“广东燃气具产业学院”,与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省级中山南区工业园区等共建“特种设备数智化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并被工信部立项。与美迪斯电梯等企业共建5家“现场工程师学院”。联合重庆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70多家单位,牵头成立“停车设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为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教育部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

  中山职院搭建“一园五镇(街)多点支撑”的“总部+基地”科产教融汇平台:一园——以省级大学生科技园为总部,对接中山十大产业“舰队”;五镇(街)—以古镇镇、沙溪镇、大涌镇、小榄镇、南区街道为基地;多点——建立广东省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建立新型电梯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6个专业研究所、6个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大学科技园孵化创业实体106户,产值超1.1亿元。2022年和2023年为百余家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共计2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7项,服务相关产业企业 376 家。《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报告》显示,中山职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五名。GDI智库的“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2023)”,中山职院科研能力在全国1489所院校中排第115名。

  据了解,中山职院每年向社会输送约40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初次就业落实率连续三年超过98%,其中就业相关度超过80%。每年超过56%的毕业生服务于中山地区,超过84%的毕业生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超过95%毕业生选择留在广东省内工作。每年有 31%的毕业生投身电子、信息等领域及实体制造业。还在中山20余个村镇成立“手工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和6个“广府金绣”巾帼巧手工坊,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产生经济效益在2000万元以上,作为典型案例被“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推进会”推广并在学校举行现场观摩会。

  耿海鹰 方冬敏 晏飞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