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专题 新闻列表
~~~——
~~~——
~~~——

 
2024年10 29
甲辰年九月廿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4年10月29日 专题 扩展 收缩 默认

沙井蚝加工厂:
不破不立,开启新篇章
蚝加工厂当年晒蚝场景。
  文物名片

  沙井蚝加工厂于2009年被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沙井街道沙井大街299号沙井水产公司院内。1953年,当地政府在沙井大村西划地30亩兴建沙井蚝厂,1955年建成投入使用,内设机房、锅炉煮蚝房及烘干车间,晒场等,是当时广东省规模最大的蚝业加工厂,日生产加工能力500担熟蚝。当时是省属企业,名字叫广东省粤中分公司沙井蚝业加工场。建成使用后,原沙井上涌瓦蚝寮厂和下涌蚝加工场逐步撤销并入该厂,解决了当时的蚝品加工。

  1958年12月,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获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署名的国务院奖状,上书“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 广东省宝安县沙井蚝业生产合作社”。这是沙井蚝历史上的最高荣誉。

  2013年,因建筑安全问题停用,现已列为危房,处于封闭状态。沙井蚝业历史悠久,是深圳地区主要的传统产业,所以,沙井蚝加工厂是沙井蚝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一岁蚝田两种蚝,蚝田片片在波涛。蚝生每每因阳火,相叠成山十丈高。”如今,深圳海域虽不再适合养蚝,但在沙井的街头巷尾,这首古时的《打蚝歌》仍广为传唱。过去,这里出产的近江蚝是驰名中外的土特产,也是深圳的独特记忆。养育了一代代沙井人的沙井蚝业,历经体制改革、产业转移和产业链构建,正焕发着新的生机。目前,沙井仍拥有各类蚝企300多家,年产值4亿元左右。以深圳市新宝沙水产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蚝民蚝企,已探索出异地养殖新路,并在传承传统技艺和渔农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养殖技术和经营模式,从养蚝卖蚝到生产出口蚝豉、蚝油、蚝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了“养殖产业+加工产业+文化旅游”蚝业新生态,持续助力沙井蚝品牌和千年蚝乡文化走向世界。

  紧邻蚝加工厂的是沙井蚝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沛忠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沙井蚝生产习俗传承人,他是土生土长的沙井人,高中毕业后进入蚝厂工作,从学徒、工人做起,做过煮蚝工、焙蚝工、业务员、采购员、驻港代表,后担任深圳市宝安沙井水产公司经理。20世纪90年代初,沙井蚝业停产,村民转型,沙井人陷入彷徨。陈淦池老社长、蚝业大队陈贺芩书记、水产局陈润培副局长多次与陈沛忠谈心,研究如何拯救沙井蚝,避免千年祖业终结。于是,陈沛忠下定决心另找新的养蚝区,延伸沙井蚝产业。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调研考察,跑遍了广东、广西沿海,最终选定台山镇海湾、上下川岛十万多亩海域,发现那里的水质、盐分、温度都和沙井最接近,于是成立养殖公司,走出一条异地养殖沙井蚝的新路。

  如今,沙井蚝养殖基地在台山,但蚝产品加工、销售的“大本营”仍留在沙井,市场则面向世界。沙井蚝落户台山后,养蚝从浅海向深海发展,沙井人不断优化养蚝技术,扩大养蚝面积,异地养殖基地总面积已超过20万亩,鲜蚝年产量已超过13万担。

  曾经的蚝加工厂成了文物,但是,在陈沛忠的带领下,沙井“新蚝民”不仅恢复了“油炸罐头蚝”生产,建成了沙井蚝罐头生产线,还成立了新宝沙公司,建起了3条蚝产品加工生产线,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引入先进加工技术,全力打造深圳“沙井蚝”产品加工基地。

  2006年,“沙井蚝民俗生产习俗”被列入宝安区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沛忠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2006年,该项目被列入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沛忠被认定为深圳市级传承人。2022年,沙井蚝生产习俗获批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沛忠为非遗项目传承人。从此,沙井蚝产业在新时代开启了新篇章,“沙井蚝民俗生产习俗”晋升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也被提上了日程。而这座蚝加工厂,它仍然静静地立在沙井大街,与800年前的龙津石塔以及沙井古墟里数以百计的古建筑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一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通讯员 段作文/文 欧春健/图

  来源:宝安日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