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读写影响手写汉字频次。调研显示,34.8%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手写汉字,38.7%有时手写汉字,26.0%很少手写汉字。在学习或工作环境中,经常需要手写汉字的占26.5%;经常用到电子设备输入或浏览文字、较少手写汉字的占63.2%;电子设备输入或手写文字很少接触的占10.3%。
在日常生活中,36.8%的受访者平时有手写记录或练字的习惯;54.4%不排斥手写但更习惯使用电子设备记录信息;8.8%在非必要情况下会尽量避免手写汉字,更倾向通过语音等方式进行信息记录与交流。
“提笔忘字”现象较为常见。调研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在手写汉字时,会遇到“提笔忘字”现象,即忘记某个汉字如何书写、难以落笔。其中,经常“提笔忘字”的占17.2%,有时会遇到“提笔忘字”的占63.2%,仅有19.6%很少或从不“提笔忘字”。
80.4%的受访者经常或有时“提笔忘字”,相较2017年开展同类调研的情况(72.5%),占比有所提升。对于已经落笔的汉字,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占7.8%,有时出现错别字的占48.0%,43.1%很少或从不出现错别字,个别受访者不清楚是否有错别字。忘字和错字成为汉字书写中的普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使用网络用语忘记字词用法。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普遍较长,网络上高强度、碎片化的文字信息冲击对传统的汉字读写存在一定影响。调研显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在一小时以下的受访者仅有3.4%,25.9%每天使用电子设备在一小时以上至三小时,31.4%在三小时以上至五小时,22.1%在五小时以上至八小时,八小时以上的有17.2%。32.8%的受访者认为习惯了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传递,错字漏字只要不影响阅读就并不在意;24.0%认为习惯了网络上大量谐音、缩写、故意错字的沟通方式,导致忘记了字词原本的用法。
调研结果显示,多选情况下,89.7%的受访者会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查找词语和汉字的正确写法,13.7%会通过字典等纸质材料查找正确汉字,20.6%会直接请教他人,仅有个别受访者不查找正确写法、将错就错。
调研显示,尽管76.0%的受访者认为“提笔忘字”不利于汉字传承和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但同时,对“提笔忘字”的态度方面,37.8%认为拼音打字同样是使用汉字,“提笔忘字”不会影响汉字的传承和使用;33.8%认为汉字结构复杂,手写汉字麻烦、效率低下,被更便捷的输入方式取代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在汉字书写方面,25.0%认同汉字文化的重要性,赞同“提笔忘字”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但认为手写汉字确实麻烦,自己不会刻意去书写、练字。
对此,调研建议,从清朗网络环境、做好宣传带动、家校联动培养三方面着手,重视汉字书写,弘扬汉字文化。首先要清朗网络环境,规范文字表达,限制无营养、无意义、无正能量的烂梗和流行语发布、使用和传播。其次官方宣传带动,推广优质内容,鼓励自媒体积极担当作为,共同推动阳光、正能量的内容创作。此外,既要重视汉字书写的家庭培养,也要通过倡导,避免成年人“走出校园就远离书写”。
本报记者 黄凡 通讯员 国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