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我有一天下午去找表哥玩。他家的桌上,有一本卡通书《哪吒闹海》。记得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几页——哪吒因为救在钱塘江游泳时的孩童,错手打死了龙王三太子,激怒之下,还抽了龙筋……勃然大怒的龙王水淹钱塘江,为不使生灵涂炭,哪吒毅然切下肉身还与父母……后来他的师父太乙真人从莲花赋予他新的身躯,哪吒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闹海龙宫……
这精彩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也是受这本卡通书的影响,哪吒的形象,在我脑海里特别清晰,也特别亲切。后来再看电视剧《封神榜》《西游记》,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哪吒虽然是配角,但同样让我印象深刻。
那时的我,满载着年少的意气风发,似乎就是那个不顾一切不畏生死的少年“哪吒”。兴之所至,我手持一根黑乎乎的木棍在院子里,在马路边,呼啦呼啦挥舞着,又一下冲到了河边,大喊着,“让你欺负百姓,你出来啊,看我哪吒三太子怎么收拾你……”
斗转星移间,时光不由到了2025年。
这个春节,迎来了电影《哪吒2》的上映,开始我并未多大关注,毕竟从少年跨入中年,早过了看动画片的年纪。但信息的轰炸时代,《哪吒2》上佳的口碑、超高的票房,还是影响到了我。我问起办公室的年轻人,都说看过了,挺不错。偶尔闯入的,天天抱怨“没钱”“要吃土”的五旬男同事,居然也说,我也看过了。让我猛地一惊。
这少年时“仗剑天涯”的想法突然跳出,谁说中年不能再做回“哪吒”?我也要去“闹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