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健康城市周刊 新闻列表
~~~——医生提醒: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可降低60%重症风险
~~~——
~~~——
~~~——市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提醒:出现这些信号应及时就医
~~~——‌居民家门口享优质中医诊疗体验
~~~——分餐制、餐具消毒、使用公筷等措施可预防感染

 
2025年03 12
乙巳年二月十三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8版 2025年03月12日 健康城市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一重症甲流肺炎患者经16天救治脱险
医生提醒: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可降低60%重症风险
市人民医院多学科医生团队为黄女士联合查房。通讯员供图
  近日,经过多学科协作,市人民医院内科ICU成功抢救一名重症甲型流感病毒(H1N1)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

  甲型H1N1流感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感染,病程进展急骤,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还可引发肾衰竭、脓毒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市民的生命安全,救治难度极大。医生提醒,春节假期以来甲流重症病例增多,三大高危人群需多警惕,要做好早防早治工作。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唐柳青 李燕玲 滕竹红

  ■多学科协作逐一攻破难题

  成功抢救重症甲流肺炎患者

  今年2月初,38岁的中山居民黄女士(化名)持续5天出现咳嗽、气短的症状,被送往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也就是出现“白肺”。

  在进行病原学检查后,她被确诊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黄女士随后被送入ICU(重症医学科)救治。

  黄女士既往确诊患有干燥综合征,她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尽管医生已马上为她启动抗病毒治疗,但治疗收效甚微。她的病情迅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命垂危,情况非常紧急。

  如何突破困局,将黄女士从“死神”手里抢回来?该院的ICU团队马上启动多学科团队协作,逐一攻破难题。

  “在抗感染上,治疗团队早期为黄女士进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动态监测肺泡灌洗液病毒载量。”中山市人民医院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陈妙莲介绍,在呼吸支持方面,医生团队在发现氧疗无法改善氧合的情况下,当机立断,耐心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同时,医生团队为黄女士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精准调整呼吸机支持参数,并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逐步帮助她改善氧合。

  “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团队不断权衡利弊,针对黄女士出现的‘免疫抑制’与‘炎症风暴’并存的矛盾状态,医生团队为她暂停免疫抑制剂,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过度炎症,并输注丙种球蛋白提升抗体水平,控制住肺部病毒。”陈妙莲介绍。

  另一方面,医生团队采用中医中药协同治疗,助力黄女士实现免疫再平衡,并减轻病毒对肺组织的损伤。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医生团队联合康复科引导她戴着呼吸机慢慢做深呼吸,并做相关康复动作,从而更快地实现脱机拔管,降低ICU获得性衰弱风险。

  经过16天的全力救治,黄女士终于转危为安,于2月27日转入普通病房,目前在继续治疗中。

  陈妙莲表示,救治过程也展现了ICU团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救护温度。

  ■甲流重症病例增多

  三大高危人群需警惕

  “甲流不是普通感冒,早防早治是关键。春节假期以来,医院ICU接诊的甲流重症患者有所增多。”陈妙莲提醒市民,慢性病患者、免疫抑制人群(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孕产妇及肥胖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肺炎,部分患者甚至在发病48小时内出现呼吸衰竭,病情凶险。

  陈妙莲提醒,高危人群务必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可降低60%重症风险,接种后2-4周产生保护力。“市民出现症状要立即就医,如果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气促、血氧下降(<93%)、持续胸痛,需警惕病毒性肺炎。”陈妙莲表示,科学防护要双管齐下,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接触可疑感染者后48小时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需医师指导)。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