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中山都会迎来一场招商大会。今年的招商大会,注定与往年不同。这座将“大桥经济”刻入基因的城市,正借助日益增强的交通网络,将跨海的车流、货流和信息流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本报记者 何淼
立体交通网络激活经济新动能
“项目刚筹建的时候,深中通道还没有通车,在虎门大桥遇上堵车,我从深圳到中山足足开了四个小时。”3月24日,早高峰时段,广东东方龙大通信有限公司企管经理周灿开车只用45分钟就抵达位于火炬高新区民众街道的办公室。
这种时空压缩效应源于中山交通建设的系统推进。2024年中山建成高速里程62.9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32.622公里,路网密度约18.6公里/百平方公里。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南中高速建成通车。市内干线完善,南外环主线全线通车,“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持续完善。
3月6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灌入,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施工的深江铁路10标项目鸡鸦水道桥段跨横二线连续梁中跨顺利合龙,标志着深江铁路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目前,深江铁路、南中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其中,深江铁路4个标段、洪奇沥水道桥等节点工程加快推进;南中城际12个工点动工建设、8台盾构始发,全市在建和谋划的铁路里程超170公里。两个轨道项目未来建成通车,中山将与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对接,通勤时间将大大缩短。
交通升级带来的物流革命同样显著。中山港小榄港区,海关关员正在验放“组合港”航线的集装箱。“以前出口要经深圳二次报关,现在中山起运直抵盐田港国际航线,减少了相关手续办理,节约了时间成本,大幅提升了港口物流效率。”中外运中山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组合港”航线增至12条,2024年运量达6.09万标准箱,同比翻一番。新中山客运口岸启用,开通到香港、深圳、澳门水上巴士航线,2024年中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942.2万吨、旅客吞吐量66.09万人次。
无界通勤催生“双城打工族”
早上7点,中山市民梁小姐和先生起床洗漱,共享早餐,分赴上班地点——中山东区和深圳南山。“以前我们是周末夫妻,自从有了深中跨市公交,中山至深圳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到达,还很方便。”梁小姐说,“尽管早上要早起,但早餐、晚餐我们能坐在一块儿吃了。”超级工程让中山、深圳两座城市实现跨海牵手,也给广大市民的生活带来具体可感的变化。
深中通道通车后,公共交通的接驳愈加完善,像梁小姐和先生这样的“双城打工族”正呈几何级增长。数据统计显示,自2024年6月30日开通以来,深中跨市公交专线开通以来,累计发车达6.6万余班次,营运里程超过400万公里;累计客运量已突破2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7400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7000人次。
“流动的湾区”彰显生机活力,有效促进了深中两地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中山公交集团还通过主线+接驳线的方式,建立深中跨市公交体系,覆盖中山各片区。目前,博览中心公交枢纽配套21条公交接驳线,覆盖全市所有镇街;中山国际人才港配套8条公交接驳线,火炬枢纽站配套9条公交接驳线,带动了旅游、商务、探亲等多维度的人员往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
深中两地的交通融合催生出更多通勤场景。2月28日,伴随着汽笛声,搭乘170名旅客的“鹏星20”轮缓缓驶离泊位,朝目的地深圳机场码头出发,标志着“中山⇌深圳机场码头”新航线正式开通。作为中山客运口岸开通的第五条航线,新航线为中山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出行选择,促进了中山与深圳及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也强化了中山的交通区位优势,为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深圳机场码头,首班“文旅专线”高速客轮正驶向新中山港。带着父母体验首航的香港旅客梁女士惊喜道:“35分钟航程比去中环还快,等下船就能吃到石岐乳鸽。”
要素流动重构产业新版图
去年5月,东方龙大5G创新产业园项目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朗源路隆重举行了动工奠基仪式。该项目占地35亩,预计总投资高达4亿元。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即将投产,将有力推动5G产业与火炬区其他支柱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中山的5G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周灿站在产业园的项目沙盘边上,向客户描绘园区的布局规划,未来“东方龙大”的生产、出货,还有整个供应链,都将慢慢向中山转移。借深中通道、南中高速等高速公路开通的便捷,有力推动深圳总部与中山项目的一体化运作,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东方龙大”未来希望在中山构建上下游产业链。东方龙大作为5G通信领域逆向通信类别的冠军,旗下一些下游企业,在深圳面临土地成本、人力成本高涨等问题难以为继,东方龙大希望把这些企业引到中山来,整合进入园区,最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把整个产业的蛋糕做大。
东方龙大5G创新产业园所在深中合作创新区,已有一批“重量级”的企业有序布局,例如比亚迪中山工厂、彩迅工业(中山)有限公司……交通环境的便利、中山政策的东风,让深圳的基因将在中山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傍晚时分,黄昏的金晖洒在深中通道的索塔上,往返两地的车流依然川流不息。这座超级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联通,更催生出生产要素的重组与城市功能的互补。
交通红利释放出强大磁吸效应。中山市悦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腾来自深圳,王腾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在深圳打拼了四年,随后经家人介绍,加入了中山市悦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在中山这家充满朝气的传统制造企业,王腾不仅找到了职业的新方向,也感受到了中山企业对创新的热情。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中双城就隔着一座桥的距离,中山的生活节奏却像开了0.5倍速。中山市悦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有不少像王腾一样来自深圳的年轻人,终于可以告别“996”,拥抱“慢生活”。
中山开放的政策、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王腾这样的湾区年轻人。“房租便宜,通勤方便,深中通道让回家变得轻松,我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王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