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哥您好,请问需要手推车吗?”上午9时许,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市民刘先生刚下车,张名聪拖着市福荫园免费为市民提供的手推车就迎了上去。看市民脸上一脸迟疑,他迅速补充道,“这是市福荫园这两年升级的服务,不用扫码,请放心使用。”只见刘先生把车上的祭品一一放到手推车上,对着张名聪竖起了大拇指,“今年园区的服务真方便,往年我们搬烧猪就搬得气喘吁吁的。”张名聪回应说:“有需要再找我们!”
张名聪来自韶关,来到中山工作后从事志愿服务已超过6年。按照老家的习俗,他们家祭祖通常选择在春分后清明前,刚好与中山的祭扫时间“错峰”。今年的清明假期,他积极响应公司号召,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参与到市福荫园的志愿服务中,短短一个上午,运动步数超过了10000步。
“今天上午接触市民说的话,比我在工作时一个月都要多。”张名聪略带沙哑地告诉记者,由于天空下着细雨,咨询借雨具、手推车和接驳车服务的市民陡增,还有需要搀扶的老者,需要寻找亲人的小朋友,他和其他志愿者们一一回应着,忙得不可开交。
“阿姨,手推车放在这里,我们会收拾的!”上午10时,在公墓福康区,另一名志愿者何旭然一路小跑,追上一名完成祭扫的市民,将墓区使用完的手推车集中,再一次送到停车场的便民服务点备用,她手机的运动步数不断跳动。何旭然工作中是一名财务人员,平时她经常利用节假日从事志愿服务。“过去从事最多的志愿服务是到结对的村居打扫卫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这次服务体验让我感触特别深。”何旭然说,刚刚在停车场,看到两名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前来祭扫,她紧急协调园区免费接驳车将老人送到墓区附近。看到一大家子坐在接驳车上,向她挥手连声道谢的场景,心里暖得像刚喝了热汤。
墓园的广播播放着悠扬的旋律,何旭然看到一拨拨市民风雨无阻地前往祭祖,思乡的情绪不止一次涌上心头。“我想,无论身在何地,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就是慎终追远、追思先人、感恩生命、敬畏生命。今年我能够在异乡服务中山市民,也是另一种方式尽孝。”中午12时,脱下志愿者马甲的何旭然表示。
据悉,今年清明节假期,市福荫园的运营管理方中山市城建集团,每天动员120名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为祭扫活动提供问询指引、搬运帮助等志愿服务。与此同时,升级的便民服务点和医疗救助点,除了增加座椅供群众休息,还提供轮椅、药品、雨伞、一次性雨衣、饮水机、医疗救助等便民服务,还有免费的手推车和电动接驳车服务,受到市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