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实现DRG/DIP付费统筹地区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覆盖。全国393个统筹地区中实施按病组(DRG)付费191个、按病种分值(DIP)付费200个,天津与上海兼具两种付费模式。特例单议、预付金、意见收集、谈判协商和数据工作组五大机制不断完善。
据介绍,此前医保基金采取“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虽然简单便捷,但容易诱发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过度医疗”屡禁不绝等问题,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也没有充分体现。而DRG/DIP付费则是通过对疾病诊疗分组或折算分值,进行“打包”付费,能够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三方共赢包括医保基金运行平衡、使用效率提升;医疗机构获得更多医保结余,内部收入结构改善;患者就医经济负担减轻,住院自负费用稳中有降。”徐娜说。
此外,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隆学文介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23个省份的235个统筹区开展了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177个统筹区已实际付费。
据悉,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DRG/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目前各地正在平稳落实。徐娜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多元化支付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配套管理机制,着力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稳妥推进2.0版分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