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定向项目决赛在广东茂名正式开赛。由中山籍运动员唐建达与队友唐潇、李卓业、陈鑫(替补)组成的广东队,以1小时43分19秒夺得男子定向接力赛冠军,成功为广东代表团摘得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首金。随后,中山籍选手郑嘉怡与队友陈淑娜、叶琦、曹丹萍(替补)发挥出色,以2小时24分29秒的成绩为广东代表团夺得女子定向接力赛冠军。至此,广东队摘得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首日全部金牌。
■项目首次纳入全运会 中山健儿扛起大旗
本次赛事以“山海为赛场,好心迎宾客”为主题,设定向运动男女团体、接力赛及无线电测向团体赛等六大项目,共计产生6枚群众赛事活动金牌,5月8日至11日,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8支代表队438人将在茂名市高州、化州、茂名新城及电白4个县区的8片场地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参加无线电测向项目的代表队17支,参加定向项目的代表队21支。本次赛事是定向运动首次加入全运会。
按照竞赛规则,十五运会东道主广东省、香港队、澳门队可以不参加预赛,直接参加决赛阶段比赛。本次赛事广东队共派出26人,其中定向项目运动员男女各8人,无线电测向项目运动员男女各5人;香港队、澳门队分别派出18人、10人参加定向项目角逐。
据了解,广东定向队16名队员中,唐建达、郑嘉怡、林龙源、杜坚华4名运动员均来自中山,目前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为了备战此次比赛,利用寒暑假、周末集训了一年,付出了很多努力。
“定向运动圈内有这样一句话:全国定向看广东,广东定向看中山。中山在全省比较早开展定向运动,政府也有很好的政策扶持,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和参与程度都比较高,氛围也比较好,这也是我们一直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中国国家定向青年队教练、广东定向越野队主教练、中山纪念中学定向越野队主教练代为告诉记者,今天拿下两枚金牌,实现开门红是一个好开端,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山的另外两名运动员也将逐一亮相,为广东队定向团体赛再添佳绩而努力。
■扛住首棒压力 完成团队使命
作为男子接力赛第一棒选手,唐建达坦言压力巨大:“这是定向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又是广东主场作战,如果我能跑好,对团队甚至对整个广东队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比赛中,唐建达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技能,成功扛起了第一棒的重任,出色地完成了教练与团队商定的“稳扎稳打”战术,精准执行路线选择,最终以领先优势完成交接。
唐建达初中与高中都就读于中山纪念中学,在校期间在定向运动上便展现出了过人天赋,在2012年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还是一名初二学生的他就获得了两枚个人赛金牌。目前唐建达是西安邮电大学的教师,也是中国国家队现役队员,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锦标赛、定向世界杯赛,多次获得亚洲冠军、全国冠军。“定向运动让我走出国门、开阔眼界,更教会我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冷静和专注。”唐建达表示,他也凭借定向运动成绩保送天津财经大学并获得本校保研资格,这个项目对其学业和人生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定向运动能锻炼青少年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值得在大众中推广。”他表示,尽管定向运动属非奥项目,但他一直致力于这一运动的推广。在西安邮电大学他开设了定向越野公共体育课,希望将自己的运动经验带到西部地区:“我想做一名拓荒者,让更多人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
■用地图丈量世界 开启薪火相传
女子接力赛中,担任第三棒的郑嘉怡在队友建立巨大优势后轻松上阵:“我只需保持节奏,专注路线选择。”这位1994年出生的“老将”,以沉稳表现助力广东队锁定胜局。她坦言,定向运动最吸引自己的是“智力与体力的双重挑战”。郑嘉怡高中在中山纪念中学就读时接触定向越野运动,现在是广州南方学院的教师。
“定向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给了我去世界各地看看的机会。”郑嘉怡是定向国家金星一级运动员,曾获2017年世界排位赛短距离赛冠军;2020年,在亚洲杯赢得短距离排名第一。如今,作为广州南方学院教师,她组建校定向队,开始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世界”。
“群众赛事让定向走向大众,这是最好的契机。”郑嘉怡表示,她会利用课余时间为中小学提供培训,“中山有丰富的地形资源,未来若能结合文旅推广,定向运动必将吸引更多人参与。”
后续,广东队还将出战定向团体赛,中山选手林龙源、杜坚华将登台亮相。属于广东定向的传奇,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