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65岁退役老兵跋涉3000多公里,将中山学子“心里话”传递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搭起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桥梁”
~~~——中山北站依托“百千万工程”开展“拆围透绿”行动,周边闲置地巧变“绿色名片”
~~~——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将法官下沉至基层网格,实现“一村一法官”全覆盖,以司法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

 
2025年06 13
乙巳年五月十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06月1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从岭南校园送往雪山之巅的100封特殊书信
65岁退役老兵跋涉3000多公里,将中山学子“心里话”传递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搭起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桥梁”
李克与“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交谈。李克供图
◀高一四班的徐璇同学收到了回信。本报记者 王云 摄
  本报记者 张倩

  六月的岭南中山,夏意正浓,而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巅,却依旧雪花纷飞。近日,65岁的中山退役老兵李克郑重整理行囊,将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与香山小学学生的100封书信妥善收好。他跨越雪山垭口,历经跋涉,终于将这些满载情谊的信件,亲手递到“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手中。这场跨越3000多公里的“书信接力”,在雪山之巅与岭南校园之间搭起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桥梁。

  ●雪域高原来了特殊客人

  6月7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官兵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来自中山的退役老兵李克。

  当天,李克身着军绿色外套,手中捧着一个装满书信的背囊,缓缓走上雷达站84级战备台阶。每上一级台阶,他都要停下来喘几口气——这里的氧气含量不足内地平原的一半,连行走都成了挑战。此时山巅气温-3℃,雪花扑打着李克的脸颊——而这已是甘巴拉一年中“最暖和”的时节,冬季的严寒通常达-35℃。

  当官兵们接过那100封书信时,李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信是杨仙逸中学和香山小学的学子一笔一画写的,他们太想把心里话告诉你们了。”

  官兵们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稚嫩的字迹、贴着祝福便利贴的信纸、署名后用红笔画的爱心……每一个细节都让这些在风雪中坚守的硬汉眼眶发热,而老兵李克专程踏雪而来,更是让这些官兵战士打心底感动。

  三级军士长唐可拿到了谢雅婷同学的信,信中写道:“谢谢你们,解放军叔叔们,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能坚定地保卫祖国的边疆。”看着信中充满童真的话语,唐可不禁想起了自己6岁的女儿。“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纯真的情谊,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他说。

  ●“让我把这些信送到官兵手中!”

  这场跨越千里的书信情缘,源于一次特殊的国防教育课。今年初,作为“中国好人”“广东爱国拥军模范”,同时也是杨仙逸中学校友的李克,受邀到杨仙逸中学授课。课堂上,一段“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戍守边防的事迹短片,让全体师生深受震撼。

  屏幕里,一代代甘巴拉人在“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的恶劣环境中扎根高原、挑战极限的故事,让学生们热泪盈眶。“甘巴拉精神就是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李克的讲解让“甘巴拉”这个遥远的名字,在学生们心中扎下了根。

  课后,学生们自发提起笔,将对边防军人的敬仰化作文字。“我现在是中学生,我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军人,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你们在山巅守卫边疆,我们在国旗下茁壮成长”……100封书信,每一封都饱含着青少年对戍边英雄的崇拜,也承载着杨仙逸中学“志在冲天,笃学报国”的百年校训精神。

  “今年是学校建校100周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与英雄连队建立联系,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书信往来中传承下去。”杨仙逸中学党委书记何丽娴说。李克得知后,主动请缨:“我是老兵,又是校友,让我把这些信亲手送到官兵手中吧!”

  ●“我们来给同学们回信!”

  读完信件,不少官兵拿起纸笔,用质朴的语言写下回信。

  “亲爱的同学们,信已收到,希望你们珍惜时光,茁壮成长,长大后成为栋梁之材。”少尉张延在回信中写道。

  下士姜有正则写道:“我们在高原坚定守卫,你们在校园安心学习。请放心,钢铁长城我们来铸就,边防土地我们来守护。我们一起加油!”

  上尉李港归的回信更是情真意切:“我们在山巅守卫边疆,你们在国旗下茁壮成长,你们遥远的来信将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守护祖国,守护蓝天,守护山巅,守护你们。见字如面,透过这封信,我看见了你们青春的脸庞,而你们纯真的笑容,就是祖国未来最好的模样。”

  6月12日上午,李克带着官兵们的回信回到杨仙逸中学。在高一一班的教室里,当谢雅婷同学从老兵手中接过回信时,惊喜点亮了她的眼眸:“完全没想到,竟有一封信属于我,还祝我金榜题名。”她说:“这封信我会好好保存,它让我明白,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高一四班的徐璇同学也收到了回信,信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话语让她深受鼓舞。“边防战士以平凡之躯筑牢国防,这份精神激励我笃学报国。”徐璇说。

  ●双向奔赴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

  杨仙逸中学以“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命名,建校百年以来,“志在冲天,笃学报国”的精神代代相传。而远在雪域高原的甘巴拉雷达站,作为西部战区空军某旅的重要力量,同样以天空为战场,用忠诚担当筑起空中防线,共同传承着空军精神的血脉。

  何丽娴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百年校训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2018年以来,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学子主动报考军警院校,今年有一人空军招飞过了初检,目前在等文化课成绩。”

  李克作为杨仙逸中学76届校友,对此次活动感触颇深。“我1978年入伍,参加过边境作战,身边有不少战友牺牲。如今虽已退役,但军人的情怀从未改变。”他说,“这次带着母校学生的信上甘巴拉,既是完成一个老兵的心愿,也是传承一种精神——让年轻一代知道,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据了解,杨仙逸中学与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已达成初步共识,将在今年11月学校百年校庆时开展更深层次的互动。雷达站计划派官兵代表参加校庆活动,为学生们讲述戍边故事,而学校也将组织学生与官兵建立长期书信联系,让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

  届时,“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还会把一面在阵地上升起过的国旗回赠给杨仙逸中学。这面经历过高原风雪洗礼的国旗,边缘已磨出毛边,却承载着厚重的爱国情怀。“这面国旗将在学校的百年校庆上展示,它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最可爱的人,什么是祖国的界碑。”李克说。

  “这种双向奔赴的爱国情谊,是最生动的思政课。我们会把甘巴拉战士的回信好好保管在校史馆,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化与部队的共建,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何丽娴表示。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