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粤交综 粤交集宣 沈仲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下午3时,深中通道通车正式满一周年,总车流量超过3155万车次,日均超过8.64万车次!超级工程的运维也面临超级挑战。记者昨日了解到,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加持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的路网调度中心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秒级响应”。同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会同地方交警、消防、应急、气象等多部门建立起多方联勤联动机制,确保了深中通道的安全顺畅。
■数智大脑护航“黄金通道”
深中通道通车以来,流量一直呈持续上升态势,在重大节假日尤为明显。从2024年国庆首日的15.5万车次,到今年“五一”假期当天的18.16万车次,深中通道已经四次刷新车流高峰纪录。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张长亮表示,一年来,在各有关方面努力下,深中通道以智慧管养保安全、促顺畅、添舒适,经受住多次超大车流考验,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走进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都路网调度中心,大屏幕上70多个监控画面实时切换,播放着深中通道路面情况。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数字化管理部副部长刘碧波打开电脑上的深中通道AI事件平台,日期、处置状态、事件类型、桩号、车流方向、图片、发生时间、处置时间等一目了然。
“我们全线设置800多路监控视频,基本实现全路段监控覆盖,目前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达97%以上。”刘碧波说,全域毫米波雷达、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事件分析系统、AI道路分析系统等如同数百双“火眼金睛”,为深中通道拉起一张信息感知网。一旦发生事故,平台立刻发出“报警声”。监控人员只要输入事故的里程和方向,系统就能自动匹配预案库,生成应急预案,监控员“一键启动”,400多台设备将会秒级联动启动。
“联动不只是设备。”深中通道路政大队长黄晓红补充,每一天,路政大队与拯救单位都实行“驻点+巡查”双循环模式,在全线设置了8个应急驻勤点,采取逆时针方式联动,实现全线高效的事故处置和快捷支援。“一旦调度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我们将不晚于5分钟抵达,一般来说会更快。”
据悉,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还与地方交警、消防、应急、气象等多部门建立起多方联勤联动机制,并在东、西人工岛和中山马鞍岛等处设置多个备勤点,路政、交警、消防、应急急救等单位进驻一线,通过路网调度中心进行中枢调度,实现安全和应急管理的“三岛联动”。
■西人工岛有望年内开放
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深圳中山两地文旅互动十分“火热”。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数据,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中山累计接待游客25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94%;实现旅游收入216.44亿元,同比增长23.47%。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海边,新形成的“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深受市民喜爱,成为网红打卡点;南朗崖口村、中山影视城、中山詹园、南区曹边村等成为了深圳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2025年6月30日上午,在深中通道开通运营一周年之际,省交通集团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就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投资开发暨战略合作签约,共同推动深中通道从“交通枢纽”向“综合地标”跨越升级。
记者走进位于西人工岛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江通道科普基地,该展融合了我国桥梁及海底隧道发展历史、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展历程、深中通道创新成果等内容,突破了传统模式的数字化体验场景,依托桥梁工程本身的科技含量,构建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科技元素,并通过实体模型等,让游客如同“穿越”至深中通道建设全过程,了解深中通道的“前世今生”。
当前,深中通道每天通行的车流量,约占跨珠江口的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并呈快速增长趋势,骨干通道的效应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深中通道开通后,新增珠江口过江车流近15%。
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的契机,一年来,中山市全力推动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积极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据悉,深圳、中山两市签订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以及六个领域的50余份细化协议,以合作为突破口下活实验区建设的“先手棋”。深圳和中山还首次实现跨都市圈、跨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之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协同机制。
“我们规划建设总面积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目前两市已共同启动合作区综合规划编制,将明确空间、产业规划等内容。”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黄振辉说,深圳、中山加强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已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