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刚过,稻田在阳光下晒得金黄。记者7月9日从南朗街道崖口村获悉,该村今年已完成11次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通过推进农房风貌改善,崖口村搭乘“大桥经济”的顺风车,持续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流量转变为农文旅产业发展的增量。今年7月,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村民委员会获评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
■沉浸式体验乡村游
“这里很像我的家乡,我看到很多人都来这里打卡,尤其是这些稻田,很有大自然的味道。”来自火炬高新区的游客唐女士说。
崖口村“海鲜一条街”的棠记海鲜餐厅,是唐女士造访的打卡地之一。有员工在店里工作18年,见证餐厅生意随环境变化逐渐兴旺。“‘百千万工程’实施后,我们的农路扩宽了,海边又扩建了道路,今年暑假的客流量增长了近30%,有很多深圳游客来这边消费。”棠记海鲜餐厅老板黄锦棠表示。
“百千万工程”带来的环境改造成果,在各大业态上得到了反映。“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崖口村通过流量打造各个业态,带动了村中民宿、村咖、集装箱街、煲仔饭街、海鲜街,东堤夜市等一批景观,还利用稻田景观打造观赏农业。”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向记者介绍。
在崖口村,记者看到,不时有游客骑着从村中租来的自行车观光,体验穿越乡村的快乐。“我们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农村的玩法。在传统农业上,也推动崖口大米通过了天然富硒认证,增加了农民收入。”谭锦鹍说。
■青年回乡创业共建美丽乡村
田边摆着休闲台凳,稻田气息携咖啡香气扑面而来。“从去年到今年,客流量在工作日增加了10%到20%,周末可能增加30%,稻田花海盛开之后,客流量涨了50%以上。我们开业6个月就收回了成本,比预计快半年。”Matata咖啡馆老板李建乐说。
记者获悉,李建乐曾从事服装行业,看到家乡发展有了起色,夫妻二人决定一起回村开店。近几年,李建乐还有几位朋友在崖口村集装箱街、海边等地创业,同学也在隔壁开了“村咖”。现在,站在咖啡机前制作饮品,他每天抬眼就能看到家乡的稻田。“以前从早上干到晚上十一二点,现在开店比打工收入多,也有很多朋友。”李建乐说。
“村咖”爆火的背后,是这样一组数据:崖口村村道和稻田边逐渐发展起村咖约20家,每年营收超1000万元。崖口村通过支持培育18个集装箱店,东堤摊位“零租金”等方式,做优做强超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2024年吸引游客约580万人次。
村容改善了,游客增多了,又在家门口就业,李建乐看到了更多的希望。“环境好,身体好,心灵也好。”他感叹。
■凝聚合力焕新乡村风貌
年轻人回乡开村咖,是崖口村集体出力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缩影。“现在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有170多人。‘百千万工程’以来,我们村不讲就业率,都讲创业率,村中年轻人不再‘躺平’‘摆烂’,也不怕出现‘村干部在干、村民在看’的局面。”谭锦鹍说。
今年以来,崖口村还与相关单位结对,制定“入镇下村”提质行动项目清单共计7项,助推崖口村在乡村绿化、民生实事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完成4项。同时,崖口村完成“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推进农房风貌提升,联合市发展改革局、翠亨建工、驻村工作组联合开展11次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排查房屋892间,已整改农房129间,清理公共空间55处,清理“四类空间”4处,累计参与793人次,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一起干的良好氛围。
谭锦鹍表示,未来,村集体计划深入实施农房风貌提升,将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崖口村工业区厂房改造为融合青创园、民宿、工作室等用途,重新发包提高村集体收入。“我们在稻田中间搭建了工地,往后通过提升民宿的档次与文化氛围,对村中民宿起带动作用。”
通过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崖口村正凝聚多方发展合力,强化统筹推进力度,激荡“源头活水”,充分释放人气流量对服务业的拉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