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以四大维度构建特色普法格局,让法治精神扎根湾区沃土
~~~——中山市丽景学校:让每个老师都得到专业增值,让每个孩子实现有效发展

 
2025年07 22
乙巳年六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07月22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丽景”课改提质增效 《广东教育》连续聚焦
中山市丽景学校:让每个老师都得到专业增值,让每个孩子实现有效发展
丽景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成果,受到省《广东教育》连续聚焦推介。图为教师的特色课引人入胜。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核心阵地,课堂改革是丽景学校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抓手。
  文/周月源

  图/丽景学校提供

  近日,中山市丽景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成果,受到省级刊物《广东教育》连续聚焦推介。这是丽景学校走在课改前沿的印证,更是该校以“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教育创新实力的展现。

  据了解,2025年第6期专题文章《以课程教学变革引领学校教育新生》,以专访校长刘苗苗的形式,全面展现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改革推进等方面的创新探索;2025年第7期,则对“广东省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单元整体教学实验校”的阶段性成果,做了一个“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实践探索”专题,聚焦教师团队研究成果,呈现了四篇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实践主题论文(均为市级立项课题成果)。

  ■课程育人,让每个孩子实现最有效发展

  课程改革落实五育并举,课堂提质促进高质量发展。刘苗苗认为,学校以“向未知而教,向世界而学,向未来树人”为理念,构建了“1+3+6N”课程体系,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特色化协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闪亮未来。

  国家课程校本化,五育互融互促,助力每个孩子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学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过程中,编写了各学科“课程纲要”,确保小初一体化的连贯与进阶,通过“三维九项”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强化基础训练,助力每个孩子筑牢成长根基。基于此,学校连续12年获评中山市初中办学质量评价一等奖,连续4年获评市五星级学校(优秀等级)。虽然生源都来自就近小区,参加市统一摇号,但是学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近3年来,丽景学子实现六成上重点、九成上普高,多名中考生被高分屏蔽,84名学生入围学科类自主招生,进入纪中强基班、一中丰山部、侨中冠深部、桂山卓越班等,印证了“让每个孩子实现最有效发展”的育人实效。

  校本课程特色化,五层素养培养,让每个孩子有上升路径。学校开设了南药种植、陶艺制作、无人机编程等实践课程,通过艺体素养五层提升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博学多元,智学多能。“上课学-课间练-社团爱-展示秀-文化特”的五层素养培养模式,兼顾学生素养和特长,培养学生“体验-兴趣-爱好-特长-专长”的核心素养。近3年中考,学校有75人次入围艺体特长生。在中山市高水平运动队选拔考试中,丽景学子多次荣获篮球、攀岩、健美操、美术联考全市第一名,田径队多名学生获国家级二级、三级运动员称号。艺体特长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知名学府。

  ■课堂进阶,发掘每个孩子的就近发展区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核心阵地,课堂改革则是丽景学校落实育人目标的关键抓手。

  构建三问六动七步法,从省赛一等到国赛一等的突破。学校始终聚焦“学生的学”,以模式创新为路径,致力于让每个孩子解锁专属成长密码——历时6年实践研究出“三问六动七步教学法”,该成果荣获中山市2023年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为常态课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三问六动激活成长内驱,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国家级、省级荣誉纷至沓来。

  践行自主进阶式学习,基础教育为培养拔尖人才奠基。“最好的学习是自我革命,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一理念贯穿于学校的育人实践中。学校创新推行“一体双模”自主进阶式学习,通过德育与教学双线融合,构建起师生双主体协同发展的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人生自强。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成长内驱力,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小老师”争霸赛和班组文化展示竞赛,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习的主人翁。这一模式成效显著,近2成“小老师”毕业生凭借突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升入中山纪中、中山一中等重点高中后,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更有学子叩响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大门,印证了学校育人模式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教师发展,让每个老师都得到专业增值

  2025年第7期共呈现了四篇丽景教师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创新实践主题论文(均为市级立项课题成果)。“老师好,学生才能更好”。这不仅是教育常识,更是丽景学校深耕课改的核心信念。在校方看来,教师发展绝非课改的“配套工程”,而是驱动教育变革的“源头活水”,唯有激活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课改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青蓝红体系赋能,全员培训人人提升。校方认为,好的培养体系应当让每个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进阶路径。为此,学校构建了“青蓝红”教师梯队培养体系,直指“从生手到熟手再到高手”的成长路径。“青教师”通过首课大赛锤炼学历案设计的“基本功”,“蓝教师”以主题教学大赛突破课堂融合的“进阶关”,“红教师”依托专题论坛引领课题研究的“深水区”。近三年,学校每年投入上百万元在教师培训板块,班主任、骨干教师等老师每学期人均外出学习一次,老师们上千人次赴北京、上海、福建、重庆、江苏、湖南、四川等教育高地参与专项学习,在开放视野中打破认知边界。

  丽景学校主张以“主题教研”夯实教学根基,用“四步迭代法”推动能力进阶。在校方看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在课堂实战中淬炼,在赛事比拼中升华。近三年,教师团队先后斩获1000余项省市级荣誉,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例”,到广东省中学语文研讨活动一等奖,从4次荣获中山市现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中山市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大赛中2名教师获前三),到市级原创命题、解题大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评比等全科一等奖,正是学校“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理念的生动印证。更重要的是,这些荣誉背后,是教师群体从“学习设计者”到“思维的引领者”的深层转型,这种转型恰恰是课改最需要的硬核力量。

  课题引领聚力,省市课题促专业发展。我们始终认为,高质量的学校发展必然以高质量的教科研为支撑,而教师的专业突破离不开课题研究的系统引领。目前,学校有6项省市级课题与17项镇级课题,教师撰写了800多篇论文,多篇在《中小学德育》《广东教育》《中山教育·课堂内外》等期刊上发表,正在成为教师从“经验型”走向“专家型”的阶梯。从刘苗苗校长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单元整体模式,到王卫强、周月源老师构建“教学评研训”一体化路径;从沈守琴老师将项目式学习融入英语教学,到罗瑾老师破解小初阅读衔接难题——这些发表于《广东教育》的研究成果,既是市级课题的实践结晶,更彰显了丽景人对“科研赋能教学”的笃定,让教师在研究中理解教育本质,才能为课改注入持续生长的力量。

  从教师成长到课堂革新,从学科建设到课程升级,丽景学校以课程教学变革为支点,撬动了学校教育的全面新生。这或许正是其两次获《广东教育》关注的深层原因,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它用扎实的实践证明,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勇于探索创新,才能让每个孩子真正闪亮未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