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周刊 新闻列表
~~~——
~~~——
~~~——​——读王晓波诗歌近作有感
~~~——
~~~——

 
2025年07 28
乙巳年闰六月初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7月28日 文化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在诗歌里窥见生命与自然的交响
​——读王晓波诗歌近作有感
  铁舞

  在纷繁的诗歌世界里探寻,王晓波的作品宛如隐匿于山林间的清涧,不张扬却自有其澄澈与深邃。当我初次邂逅他的诗作,便被那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与哲思紧紧抓住,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开启一场灵魂的对话。

  就拿他最近发表在《中山日报》的这首小长诗《把自己活成一片云——与王维跨越时空对话》来说(载2025年7月4日“作品”副刊),这首诗歌打破了时空的壁垒,让诗人与王维在文字的天地里相遇。它并非简单的致敬,而是借王维的人生与诗境,映照出自己对生命、才华与自由的思考。诗里,王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人,他笔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了与王晓波交流的桥梁。“世人说我诗中有画”“可画中亦有诗啊”,这一问一答,不仅是对艺术境界的探讨,更像是在喧嚣尘世中,对纯粹与本真的执着追寻。诗歌不仅仅是对“诗佛”王维及其诗歌的赞美,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以“把自己活成一片云”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自在随性的人生态度,使诗歌具有了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诗坛,题材和风格趋于多样化,该诗以与古代诗人对话的形式创作,为诗坛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思路,启发当代诗人可以从历史文化中挖掘素材,通过创新表现形式,展现独特的诗歌魅力。当代诗人可以进一步挖掘古典文化资源,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创造出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从这首诗延伸开去,王晓波的诗歌世界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他的诗集《山河壮阔》,他的笔触,时而细腻地描摹生活中的琐碎日常,时而又豪迈地勾勒自然的雄浑壮阔,总能在平凡与伟大之间找到奇妙的平衡。在《新月》里,他聚焦于打工者与家人分别的场景,祖父或祖母那“一滴浑浊的老泪/落入我的行囊”,质朴的文字里饱含着无尽的牵挂与不舍,让每一个游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亲情的重量。而在描绘自然时,他又展现出别样的大气。“金黄的葵花海洋”“山风低沉的呼啸”,这些意象带着扑面而来的生命力,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在城市的喧嚣中,依然能听见自然的呼唤。

  王晓波诗歌中的情感,是饱满而真挚的,不掺一丝杂质。无论是对爱情、亲情还是对世间万物的关怀,都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爱回来过》中,对逝去爱情的凭吊,“爱不曾老去,它‘跑得比漂浮的叶子快’,依然如‘她’,如‘信仰’‘一般年轻’”,这般深情的诉说,触动着人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明白,即使爱情消逝,那份美好的回忆与信仰也会永远留存。这种情感的表达,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有的只是一颗赤诚的心,在生活的磨砺中,依然能发现美、感受爱。

  他的诗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在《真相》里,他直面人生的复杂与无奈,“人生本是白纸一张/不透光的纸/正面光亮灿烂/背面阴暗隐晦”,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人生的真相。但王晓波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选择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用“爱意万千”作为对生命的回应。这种对生命的豁达与热爱,让他的诗歌有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激励着读者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与勇敢。

  读王晓波的诗,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又引领我们回归生活,品味日常的温情;还带我们走进自然,领略山川的壮美。他用诗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在其中不断探索、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诗歌宛如一股清泉,润泽着我们干涸的心灵,提醒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作者铁舞(朱铁武)系上海作家、独立批评人,主编《中国诗歌观察》。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