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半年,中山锚定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目标任务,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通过农用地统租统管整合资源,引导乡村立足特色产业,依托市级农业产业园和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深挖“土特产”潜力。通过培育强村公司、引入农村职业经理人等创新运营模式,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美丽乡村经济焕发新活力,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统租统管形成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稻田,是农耕文化的鲜活印记,也是中山乡村游的亮丽风景线,更是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经济带”。每逢秧苗蓬勃生长或稻谷丰收时节,中山乡村连片的翠绿稻田与金色稻浪总能吸引众多游客。
5月的清晨,三角镇三角村花果山前的连片稻田绿意盎然。然而,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之前这片地种着香蕉,搭着窝棚,20多户农户分散经营,地租难收,还影响了花果山的景观。”三角村党委委员杨振强介绍。通过“小田并大田”,如今连片的水稻田不仅让环境焕然一新,更带来了人气。而同样的景象也出现在大涌镇,今年以来,该镇通过“小田并大田、多棚合一”的系统性整治,已实现约3000亩土地“统租统管”,并拆除300多个老旧窝棚。
今年以来,中山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更上一层楼”。今年4月出台的《中山市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3-2035年)》提出,全市统筹划定耕地集中整治区10.92万亩,谋划到2035年打造25个“千亩方”、4262个“百亩方”;制定“田长制”2025年1号令,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多田套合”。
同时,中山还深入开展农用地统租统管,结合“三资”一体化平台应用完善统租统管相关功能模块,推动规范管理。其中,全市鱼塘统租统管50亩以上面积近19万亩,并以连片发包引入大型养殖产业,招引白蕉海鲈、马友鱼、脆肉罗非等多个500亩以上水产养殖项目。在大涌镇安堂社区草嘴围附近的517亩鱼塘,从分散走向了连片,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桎梏被瓦解,还成功引入一位供港澳脆肉鲩养殖大户。
一个个鲜活案例,让中山被省寄予进一步加快形成“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的期望。在今年陆续公布的四批获省级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名单中,东凤镇、三角镇、沙溪镇、大涌镇、阜沙镇、五桂山街道入选。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方案获批后,将加快推进镇街农用地连片整治、低效用地盘活、生态修复等工程,力争2025年实现“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目标,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提供强大要素保障。
■多管齐下写就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为此,中山今年持续打造“中山香农”区域品牌名片。4月10日,第二批“中山香农”区域品牌名单“出炉”,南区街道百香米、民众街道手指柠檬、南头镇黄鱼罐头、坦洲镇金汤酸菜鱼等48个品牌上榜。同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在东莞三会“合璧”。“中山香农”展区里,130余款中山特色农产品亮相,吸引众多客商驻足品尝,交易活跃。4月27日,由市政府出资、市农业农村局指导管理的全资国有企业——中山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并通过“中山香农”品牌矩阵建设,推动农业产品从“分散经营”向“品牌集群”跃升。
在推进十大农业产业发展平台项目建设方面,中山清单化推进20个重点项目建设,农用地百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超20万亩,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今年上半年,神湾镇凭借独特的“菠萝经济”发展模式和全产业链创新实践,成功入选2025年农业产业强镇。坦洲镇更是收获多项国字号荣誉:坦洲镇(草鱼)顺利入选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第三批)、中山肆鲜农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骨干基地、广东中山河豚科技小院成为全国285家科技小院之一。
在写好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上,中山一方面高标准建设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长坑水库郊野公园项目,加快推进超100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建设,谋划推进香山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民众“岭南水乡”文旅项目,大力提升大涌红博城文旅业态,打造我市经典文旅IP。“五一”假期,大涌镇红博城连续两晚举办了“魅力隆都红博之夜”金色大地音乐会,“百千万工程”主题歌曲《百千万个梦有多美》、粤剧折子戏《抢笛》、快板《说说咱们的“百千万”》、民乐合奏《步步高》《平湖秋月》等精彩节目吸引大批粤港澳游客。
强村公司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写入今年中山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计划中。目前,全市累计成立强村公司超百家,涉及物业管理、资产经营、农文旅项目,正逐步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为推动强村公司发展提质扩面,今年2月,市农业农村局遴选了南朗街道崖口村、三乡镇塘敢村、南区街道曹边村、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大涌镇安堂社区、中山市小沥物业公司共6个强村公司发展典型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
此外,按照上述计划,中山相关部门及镇街调度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以下的11个村(社区)的增收进度和发展工作思路,确保2025年底前集体经济收入300万元以下的涉农村居“清零”。经过半年来的重点攻坚,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其中阜沙镇卫民村、罗松村、阜东村以及板芙镇四联村已通过盘活集体资产等举措,提前完成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