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由中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办,中山市应急管理局承办,中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小榄镇协办的中山市2025年度应对突发地震灾情桌面推演举行。推演以《中山市地震应急预案》为依据,通过模拟小榄镇发生4.9级地震的灾情场景,检验各部门协同联动、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为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实战水平奠定基础。
■模拟中,各部门高效联动应对灾情
本次推演模拟2025年7月30日9时,小榄镇(北纬22.35度,东经113.12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造成部分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道路损坏、水电中断、通信受阻等次生灾害,并伴随网络舆情发酵、危化品泄漏等复杂情况。
推演设置1个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小组,由省地震局专家全程评估指导。推演设置5个科目,涵盖地震发生后的属地先期应急处置与信息报送、会商研判与响应启动、应急处置与救援行动等关键环节,采用“情景导入+问题触发+部门响应”模式,推动各参演单位按职责协同应对。
推演中,地震发生后,小榄镇迅速启动先期响应,组织公安、消防及村干部核查灾情,并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步接报省地震局监测数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就相关情况初步研判灾情,提请市委、市政府后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随后,中山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成立现场指挥部,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市消防救援支队、武警中山支队、民兵等力量迅速集结,调派生命探测仪、破拆设备等开展搜救,并对危化品泄漏事故进行专业处置。卫生防疫组、交通治安组、后勤保障与群众安置组也迅速、有序开展救治伤员、交通管制、转移群众等工作。
针对“百人死亡、7级余震”等网络谣言,舆情应对与宣传组迅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发布地震灾情、抗震救灾工作进展等信息,并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灾情稳定后,指挥部综合评估决定结束应急响应,转入灾后防范次生灾害和重建阶段,包括灾害损失评估、保险理赔及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等工作。推演全程用时约60分钟。
■以练促战,检验中山应急预案完善度
“本次推演做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广东省地震局广州地震监测中心站业务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陆镜辉表示,从整个推演过程可以看出,中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和各协办单位做到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
中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中山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杜挺表示,举办本次推演旨在强化各部门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同步检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在突发地震灾情应急响应中的信息沟通、决策指挥、资源调配和协同配合能力。
“接下来,除了完善应急预案,我们还将在建立健全防震救灾指挥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实战演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地震相关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杜挺说。
记者从推演中了解到,中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历史记录曾发生多次中小规模地震,3级以下的地震占75%。其中,1936年4月23日小榄发生的5级地震震级最高。中山目前共有室内应急避难场所452处,可容纳19.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