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总有一些作品如闪耀的星辰划破长空,给人带来震撼和感动,话剧《中山先生》便是这样一部佳作。
这部话剧已经是我第二次观演了。上次,是去年岁暮的冬夜,该剧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首演时,立即惊艳全场。今天,有幸在中山影视城的罗马剧场,再次感受《中山先生》的独特魅力。
四百多年前,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风靡欧洲的时候,精明的威尼斯贵族举着维瓦尔第这张城市名片四处呐喊:“来威尼斯旅游吧,来欣赏《四季》作者的演奏啊!”孙中山先生也是中山市最光鲜的城市名片,这位从翠亨村走出来的农家之子,以香山人特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品质,率先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救国救民之路。
话剧《中山先生》在中山影视城巡演,不仅为游客提供一次难得的精神文化大餐,也给影视城带来了不可预料的“流量”。中山影视城紧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身旁,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影视城”之一,更是中山先生生平历史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这里拥有深厚的影视基因与独一无二的场景,那些民国式的街巷、欧洲式的建筑和岭南风格的院落,让观众游走其间恍若时空穿越,回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话剧《中山先生》在此情此景中上演,可谓历史与现实对话、人物与场景交融。
从踏入场馆的那一刻起,我就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座无虚席的剧场里,大家都怀揣着对这场话剧的憧憬与好奇,等待着一场旅游中的艺术之旅。剧场的顶灯在午后彻底苏醒,穿越时空的对话在舞台上徐徐展开。话剧借助LED大屏变动场景,采用了声光电子技术,兼有咸水歌和岭南特色舞蹈,演员们台词铿锵、声情并茂,屏住了观众的呼吸、攒住了观众的目光、触动了观众的灵魂,仿佛与中山先生同在历史的现场。
当然,声光震撼只是一种表象,剧情才是话剧的灵魂,《中山先生》以孙中山从乡村少年到时代领袖的成长轨迹为主线,采用现实与时空交错的叙述方式,用诗意的舞台语言展现其沐风栉雨的人生与百折不挠的精神,其内容和形式可谓别具一格。它不仅是一次人物故事的精彩讲述和历史文化的艺术呈现,更是一次对“孙中山”这个文化符号的祛魅与重构,当历史的褶皱被舞台的聚光灯重新熨平,你会发现《中山先生》不再是一个伟人功德的简单颂扬,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话剧赋予“孙中山”这个历史人物以真情和血肉,既有时代洪流下的个人命运的思考,更有小我生活中的情感波折后的自省。话剧《中山先生》还原了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有志向有胆识有情怀的孙中山,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孙中山!
舞台之上,是中山先生的故事流转;舞台之下,是话剧创演团队的不懈努力。我欣喜地看到,《中山先生》自从首轮公演以来,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精湛的表演和充满感染力的舞台呈现,收获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但创演团队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收集观剧心得、征求批评意见,再不断地精心打磨。这次在中山影视城的巡演,针对演出场所与舞台规制的变化,团队对剧情及舞美均进行了调整,让人物角色更好地走进每一位观众的内心深处。
以话剧的形式走近中山先生,既是对一位伟人的叩拜,亦是对生命韧性的拷问。好的戏剧,呈现的一定是最鲜活的生命形态,留给观众的不仅有喝彩,也有遐想。当剧终的幕布慢慢闭合,生命就如同那列缓缓开往远方的列车,承载着中山先生的人生,驶向历史的深处,而作为台下的观众,仿佛站在月台上的送别人,怀着不舍的心情,轻声哼唱着那首送别的歌谣,思绪追随着远去的列车,迎接着那个从夜幕中苏醒的朝阳。
(作者系广东省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