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宝宝全身突然长满红疹,一碰就哭,皮肤还像烫伤一样剥脱……”前不久的深夜,一位爸爸抱着2岁7个月的女儿小月(化名)冲进儿科急诊室。经确诊,孩子患上了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以下简称“4S综合征”),经紧急救治后已康复。医生提醒,此类疾病在儿童中高发,进展迅猛,家长需提高警惕。
■小皮疹快速恶化
孩子皮肤呈“手套袜套”样剥脱
经接诊询问,小月发病前1天口周出现轻微红色皮疹,家长以为是蚊虫叮咬,自行涂药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迅速扩散至颜面部、躯干及四肢。更令人揪心的是,孩子皮肤轻触就破裂渗液,手足呈现“手套、袜套”样剥脱,孩子也因疼痛哭闹不止。
“经血液检测、细菌培养及皮肤病理检查,小月被确诊为4S综合征。”市博爱医院儿科医生翁杏娟介绍,医院随后立即采取抗生素抗感染、创面护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一周多后,孩子皮肤逐渐恢复,小月也顺利康复。
■4S综合征偏爱婴幼儿
这些情况要警惕
翁杏娟介绍,4S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发的急性皮肤病,主要侵袭新生儿及6岁以下儿童,2-4岁婴幼儿为高发群体,成人罕见。免疫力低下、有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皮肤黏膜破损、卫生习惯不佳及接触病菌携带者的儿童,患病风险更高。
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典型症状为口周、眼周先出现类似“晒伤”的红斑,迅速蔓延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大疱,易破裂渗液;皮肤如烫伤般剥落,轻触即大片脱落,手足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同时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并发败血症、肺炎危及生命。
■规范治疗是关键
家庭护理有讲究
翁杏娟介绍,治疗上,需早期使用头孢类、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清除毒素,同时做好创面清洁护理,避免摩擦,通过烧伤架撑起被子减少皮肤接触。此外,还需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并做好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
家庭护理同样至关重要,要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因该病具有传染性,需要实行单间隔离,避免与化脓性感染者接触;患儿衣物、床单也需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要撕扯皮屑,按医嘱清洁涂药,补充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帮助皮肤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及时规范治疗后,患者2-3周新皮肤可完全长好,不留疤痕。但护理不当导致感染或人为撕扯皮屑,可能伤及深层留疤。翁杏娟特别强调,夏季是该病高发期,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皮肤变化,若出现口周红斑迅速扩散、脱皮伴发烧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