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记者从中山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市检察院”)获悉,通过检察公益诉讼推动,中山市相关行政机关已着手开展星君庙桥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横门保卫战是中山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作为其中一处战场旧址,星君庙桥旁已立起“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星君庙桥)”抗战历史宣传栏,通过文字介绍讲述了86年前中山军民面对日军进犯,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乡的历史,并标明其为红色遗址。
■文物保护时不我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7月1日,本报独家报道《最新考证!这里是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跟进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最新考证发现。
1939年,横门保卫战拉开了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此役中,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中山县守备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在张家边的三仙娘山、星君庙和小隐一带抗击日军进犯。现存的张家边星君庙桥一带,就是当时横门保卫战的战场旧址。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施行。新法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既为检察机关履职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同时也赋予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方面更重的责任。今年5月,市检察院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相关工作部署,立案办理了督促保护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群行政公益诉讼案。6月,市委党史研究室在考证张家边星君庙桥一带时,发现星君庙及星君庙桥保护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就将这一线索反馈给市检察院。
牵头办理该公益诉讼案件的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二级检察官雷雨潇向记者介绍,“文物保护时不我待”,得到线索后,市检察院、广州军事检察院落实《关于建立军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联合开展案件调查,收集星君庙桥公益受损的证据。“调查过程中,我们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军事监督员参加,同时向市委党史研究室调查星君庙桥历史价值,向中山市博物馆、中山市档案馆等单位调取历史资料,查明星君庙、星君庙桥系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
■对“一桥一庙一树”整体保护
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星君庙桥)位于广东省中山火炬高新区张家边四村岐民南路。星君庙桥一带作为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山人民奋勇抗战、保卫家乡的斗争精神。
据《张家边村(侨)史》记载,星君庙桥建于1914年。该桥呈西北—东南走向,为三孔石桥,全长约24米。中孔砌方孔,高5米,宽1.9米,桥面铺1块混凝土板;东西两侧石砌方孔,3列花岗岩石条并排铺成,石梁两端下部有石托脚支撑。西北侧设6级步级,东南侧设10级步级。石砌桥墩,中间两个桥墩的下部两侧均石砌分水尖。桥面初为坤甸木桥面,20世纪70年代改建为混凝土桥面。
根据村史记载,星君庙桥旁的星君庙为“双金字塔顶”结构,墙体由黄泥、糯米等混合制成,厚约80厘米,极具特色。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严重损害或者存在严重损害风险,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检察机关应当督促文物行政部门依法全面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督促指导文物使用人落实保护职责。
市检察院以星君庙桥保护为核心,深入开展调查。调查发现,星君庙桥下的水体受到污染,桥头堆放大量杂物,加之此前使用水泥修缮、安装金属护栏等,破坏了星君庙桥整体历史风貌。倾倒的树木倚靠桥体,桥墩部分石质部件移位。星君庙改作他用后,原来的正门被封堵,经过多次翻修、改建,整体风貌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此外,位于星君庙桥头的古榕树保护状况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市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以“一桥一庙一树”整体保护思路推进抗日遗址保护工作。
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已经组织着手开展星君庙桥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对星君庙桥、星君庙历史价值开展了深入调查,清理周边的固体废物及堆放的杂物,对桥体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提升,提交相关材料,开展星君庙桥、星君庙调查与革命遗址申报、认定工作,并着手开展对星君庙桥头的百年古木棉进行保护,星君庙桥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今年7月,星君庙桥一带被核准为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保护遗址成了我们大家的共识。”张家边社区张四党支部书记吴焜祺告诉记者,党群服务站志愿者组织周边的群众一起打扫、清理古树树池、落实“门前三包”,保持遗址周边干净敞亮。“据我了解,下一步河道还将进行清淤,河边绿化也将进行修剪,大家都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