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表”测算出的高效车间
走进诺斯贝尔唇膏车间,10条自动化生产线整齐排开,其中6条正全速运转。整个生产流程被科学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依次完成拆包、吹气消毒、灌注、冷却、压盖贴标等多道工序,最后经检测、称重、封箱后进入运输流程。除了装盒与全检两道工序需要双人协作外,其余岗位均实现单人高效操作。
“我们车间的精益管理,是从秒表测算开始的。”班长张丽手持计时器介绍道。这套科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原先产线依赖组长肉眼巡查和员工汇报,响应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在张丽的组织下,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出了“快速换线”机制:通过提前分配清场区域、优化物料流转路径,将产品款式批号切换时间压缩近一半,增加了有效生产时间,从而提升产能。
■三次迭代攻克喷码难题
在生产线旁,张丽班组的一员、负责设备维护的中级操作工黄明杰正弯腰检查一段银色导轨。这里藏着让喷码不良率归零的“秘密武器”——挡瓶开关系统。
“在改进喷码工艺前,我们的生产流程存在一个痛点。”黄明杰指着生产线解释道,“产品需要先完成灌装、压盖,最后才进行瓶底喷码,但因感应不良等因素,喷码时总会出现重复喷码、漏喷、模糊等现象。”为此,车间不得不安排专人负责擦除不良喷码,既影响效率又增加成本。
2022年年底,黄明杰从彩卡包装获得技术改进灵感。他发现,像护手霜包装盒上通常都会有彩色喷涂,这些包装盒可以连续上喷,这一技术何不运用在唇膏瓶子上?起初,他想要通过连续放瓶实现连续喷印,但喷码机感应度不够。后来,他又换了一种喷码机电眼,虽实现了连续喷印,但机械手夹取产品时产生的震动又会导致喷码不良。最后,他设计出可调节的气缸挡板,每传送8个瓶子,系统就会自动短暂隔断,让喷头能在绝对静止的收缩膜上留下清晰的黑色批号,实现“传送-阻挡-喷印”的精准联动。
黄明杰透露,目前他正带着徒弟一起试验改进灌装嘴,希望灌装在提速的同时,能更平稳运行,避免物料外洒。
■车间里的技艺传承接力
不管在哪个时代,在哪家厂企,“传帮带”都是技艺传承的永恒密码。在诺斯贝尔唇膏车间里也不例外。
2015年,张丽以普通组员的身份加入诺斯贝尔,在老师傅们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成长。成为组长后的张丽,十年间也带出了不少资深组员和组长。除了秒表,张丽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操作指南,上面图文并茂标注好每一道工序及要求。在繁忙的生产间隙,总能看到她利用碎片时间,对照指南为组员进行“一对一”实操指导。
“带徒弟就像调设备,急不得。”在黄明杰旁边,总能看到一个年轻身影。2022年入职的蓝桂荣话少腼腆,却把师傅的每句指导都认真记下,更用手机详细记录设备调试过程,整理成电子“错题本”。
时光倒回2015年,初入公司的黄明杰还是水凝胶车间的一名普通员工,对设备维护一窍不通。随着公司推进数字化改造,他怀着浓厚兴趣主动转型,成为设备维护学徒。
这段经历让黄明杰深刻体会到系统化带教的重要性。2016年出师后,黄明杰在带教徒弟过程中,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法:首月专注观察记录,次月模仿实操,一般三个月后,徒弟都能独立上手。如今,经他培养的十多名徒弟中,有的已成为技术骨干,有的成长为新一代师傅,继续将这份匠心和技艺传递下去。
本报记者 黄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