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模拟人前排起长队,救灾帐篷在协作中迅速立起,消防逃生屋里传来阵阵惊呼……下午3时30分,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每个体验点都被学生团团围住,他们有的认真聆听讲解,有的踊跃动手尝试,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
据悉,为让急救技能真正“落地”,主办方围绕极端天气与灾害情境下的自救互救需求,精心设计了心肺复苏、创伤包扎、消防逃生、水上救援、帐篷搭建、醉驾危害体验、AED使用教学等11项互动内容。从伤口包扎时三角巾的不同缠绕手法,到水上救援时救生圈的准确抛投技巧;从模拟醉酒状态行走的“眩晕”体验,到灾害现场快速搭建应急帐篷的协作训练——每项内容都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实操性与适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悟”。
据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缪美兰介绍,应急救护培训是市红十字会核心工作之一,过去5年已累计开展普及培训近69万人次,覆盖学校、企业、社区等多个领域。“今年‘世界急救日’聚焦‘急救与天气变化’,就是希望让大家重视极端天气下的自救互救能力。”她表示,接下来,市红十字会将继续推进“急救知识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扩大应急教育的覆盖面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