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赛事既展现了群众篮球的竞技水平,也成为展示中山办赛能力和城市风貌的窗口。赛事的良好口碑离不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据悉,当前中山正大力实施产业科技、城乡形态、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四大升级改革行动,推动高质量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生机和活力涌动城乡。
■一路风光一路景,打造运动新空间
当运动员的大巴车驶入中山,透过车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沿线风光。郁郁葱葱的树木舒展着臂膀,在绿树环抱中瞧见一栋栋崭新的农房。河涌蜿蜒流淌,在阳光下泛起粼粼碧波,人们在新建的河边绿道、桥下公园运动休闲,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其中,让运动员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能运动的地方。
9月初,阜沙镇黄圃快线丰联村段新建的飞行体育公园正式开放。该公园由约9000平方米闲置地块改造而成,彻底告别以往杂草丛生的旧貌,变身成为功能齐全的“家门口”乐园。园内设有直升机模型、标准篮球场及200多人阶梯观赛区,并配套2000平方米停车场,有效缓解停车难题。村民小吴称赞道:“以前村里没有像样的运动场,现在晚上灯光一亮,大家都来打球,特别热闹!”自开放以来,该公园已成为许多村民的运动打卡地。
广中江高速小榄西区段桥下,约1.6万平方米的闲置空间历经两年半改造,从昔日屡遭投诉的“环境黑点”,焕新成为小榄西区社区的石龙树木公园。该公园整合龙舟体育公园、黄槐园、凤凰木园、绿道、桥底广场及咖啡店等多个区域,集生态休闲、运动健身与文化体验于一体。如今,市民既可在此畅快运动、挥洒汗水,也能手捧咖啡、漫步绿道,尽享自然与城市交融的惬意景致。
在五桂山街道马槽村,一座崭新的篮球场如今成为村民和周边厂企员工的运动热点。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景象:篮球架锈蚀、球网破损、灯光失灵、地面开裂,一度被用作停车场。经过三个多月的改造,球场重铺了950平方米混凝土地面,安装了180平方米防护栏,翻新了45平方米看台,并绘上鲜艳的地坪漆和运动标识。“现在家门口就能打球,晚上灯光特别亮,太方便了!”村民刘先生说。
桥下空间的改造,不仅盘活闲置资源,提升沿线风貌,还推动了全民健身氛围升温,带动基层篮球运动蓬勃发展。
聚焦“城乡美”,美丽宜居的中山画卷徐徐铺展。
■赛会点燃乡村热,农文旅带动富民兴村
本次十五运会中山承办的部分赛项,赛场落点到了乡村。运动员在比赛之余,游客在观赛之外,还能玩什么?
沙溪镇龙瑞村党委委员刘灼婷表示:“自‘村BA’夺冠后,村里知名度迅速提升,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其中港澳游客也明显增多。”近年来,龙瑞村赛事不断,“快手村BA新春赛”、服装走秀等活动接连举办。每逢赛事,球场周边便热闹非凡:非遗龙狮表演锣鼓喧天,隆都特色小吃摊前排起长队,杏仁饼、沙溪扣肉、粥品等广受欢迎;文创摊位上也涌现出众多融合“村BA”和本村特色的热销产品。一位小吃摊主笑着说:“去年省赛期间,我们一天能卖出300多份小吃,日营业额翻了两倍。”
赛事流量有效拉动了农文旅消费。2025年“村BA”广东省赛期间,沙溪镇餐饮营业额同比增长超10%,住宿入住率显著上升,周末酒店多提前订满。刘灼婷补充道:“很多游客因赛事到访,还会去龙瑞粥城、服装城等周边区域消费,带动了整体经济。”
除了沙溪,中山的农文旅产业正呈现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
三乡镇塘敢村依托田园资源,延伸“萝卜+”产业链,开发研学线路及季节性文旅项目,成功举办萝卜节、“花田喜事”旅游文化月、花海欢乐跑等活动,带动亲子游和乡村游发展。2024年累计开展参观活动约80场,月均客流量超2000人,农文旅收益同比提升50%,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依托自然生态本底,形成了以生态农业、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村里成立专业文旅公司统一运营,创新采用“村集体主体+专业团队+市场平台”模式,成功打造了“桂南学村”品牌和系列文旅项目。通过持续举办非遗文化周、星空音乐会、亲子研学等特色活动,月均吸引游客超2000人次,2024年农文旅综合收入同比增长逾50%。
南区街道曹边村涌现出主题餐厅、网红面包店、艺术工作室和茶寮等新业态。今年以来,曹边村日均接待游客量约0.2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期可达2万人次/天。仅今年6月举办的“新烟火主义”香山咖啡艺术生活周,3天累计吸引就近10万人次游客,带动周边美食、住宿、游玩等行业营业额提升超15%。
本报记者 黄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