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

 
2025年10 24
乙巳年九月初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10月24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时间的复健
  ◎林小兵

  才不过两年的光景,我的体形已肉眼可见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一个人的热量摄入远远大于热量消耗时,卡路里就会不可避免地转化为脂肪,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容易长胖,这是多少油腻中年男女的宿命。长期以来的大运动量和比较节制的饮食,让我的身体能维持在一个大致的收支平衡。而那次意外不光使我奔跑的脚步戛然而止,还让那些营养明显过剩的食物一股脑地吃进了自己的肚子,于是,我望着那日渐隆起的腹部,内心不可遏制地生发出淡淡的忧伤来。

  两年前大约这个时候,我在参加一场足球赛时不幸左脚跟腱断裂。这样的伤病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强如一些专业运动健将在受伤后,虽有最好的运动康复医学保障,其运动状态也会断崖式下跌。许多人劝我,别再跑啦,好好养着吧!

  一路艰辛,难以言表!这两年,我是在与伤病困扰的较量中艰难度过的。

  那次跟腱手术,是我人生第一次躺上手术台,也是第一回被人“动刀子”,所以有太多的刻骨铭心。手术前的种种忐忑,手术后的种种无助,以及在此期间的诸多痛苦,随着那一刀子下去似乎都找到了相应的脚本。在医院的病房内我曾无数次想,貌似强大的人类原来竟是这般脆弱。在伤病面前,贫穷与富裕,卑贱与高贵,年幼或年长,大家其实都是一样的。

  当然,得感谢这个医学日益进步的时代。如果没有类似的手术成功进行,如我这般受伤的情况大概率会落下终身残疾了。在现代医学尚未开始的古时候,即便尊贵如达官贵人乃至皇帝,一旦骨折或四肢断裂,基本上不可能再恢复如常,很多史料记载的历史上伤残过的人物,在医疗水平不甚发达的年代,只能一辈子饱受残疾困扰。

  出院后,拐杖一度成了我的另一条腿。

  那副铝合金拐杖还算轻便,高度与我的身高大致相当。在家养伤期间,我慢慢习惯用它去走路。以右腿为支撑,让左腿悬空,两支拐杖与右腿交替向前,当然这样的行走是缓慢的,也只能是不长的距离。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坐着或躺着,因为伤腿如果长时间悬垂的话就会充血淤肿,这样会给人带来极大的不适。

  罹患伤病后,我的心情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起伏升降。如我这般喜好运动的人,一下子让我如禁锢般举步维艰,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更大的失落则出现在其后的康复过程中,那肉眼可见的肌肉萎缩着实让我惶恐。为此我制订了一个上身和双腿肌肉的锻炼计划,每天早上和下午两个时段,加起来大概有一个多小时。锻炼的结果是,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胳膊变粗了,左腿却不可遏止地在变细。咨询过医生,说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等到能下地走路时再慢慢去恢复吧!

  受伤或生病,会让人一步步懂得知足和感恩。比如特殊的那几年,很多人都会想,如果世间能恢复正常、山河无恙该多好啊!一个人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有多安详。知道跟腱断裂时,我一度号啕大哭,以为今后再也无法跑步运动了。特别是,一想到至少需要几十天的时间方可恢复正常走路,心里就更加难受。

  那个喑哑的夏天一度让我无所适从。那飞来的横祸不亚于天塌了下来,对于伤病的恐惧以及对于康复进程的难以把握,一开始让人绝望、悲泣、狂躁。我之所以能够度过那段灰暗的日子,离不开爱我的人的支持帮助,自然还有这些年来自身积攒起来的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那些对抗拒疼痛心有不甘的挣扎,那些进行力量训练时流淌的汗水,那些自我安慰自我调整的心理建设,那些从未停止过的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那些如同潺潺流水般的阅读以及写作体验……

  去的已经去了,来的尽管来着。这个世界每一天都有太多的事情发生着,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不惧风雨和尘埃,更要珍惜阳光与白云。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