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4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2025年11 11
乙巳年九月廿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4版 2025年11月11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筑牢“稳”的基石 激发“进”的动能
  袁晓姣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其核心要义是在发展中保障安全,在安全中促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会公报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领域工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同时,《建议》围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目标。

  在“十五五”这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凸显了新形势下将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的重要性、迫切性。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不仅是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根本保障。因此,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也是地方实践的根本遵循。我市始终坚持将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机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以具体有效的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安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经验做法:

  以产业升级筑牢安全根基。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近年来,我市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新时代现代化产业集群“十大舰队”,重点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光电光学等10个产业集群,出台多项具体政策措施,投入财政资金培育科创企业,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为经济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隐患排查守住安全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通过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对全市所有行业重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深入排查。行动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排查、人员密集场所排查、危险作业排查、重要工程排查、敏感时间节点排查等多项重点任务,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分类管理,摸清企业和隐患底数。针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行业,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深入开展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事前安全预防能力,进一步夯实安全工作。

  以创新驱动强化安全支撑。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聚焦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和细分专业领域,按照“授牌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全面提升中试服务供给水平。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研发中试与成果转化首选地。

  以社会治理夯实安全基础。通过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按照“五有”“5+2规范化”要求,科学设置“一厅三室”(群众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五岗”(登记、受理、调解、转办、办理)。同时,强化统筹联动,构建“由综治中心按程序推进、由办理部门实质性化解”工作格局,配强综治中心人员队伍、协调辖区部门进驻,调整优化硬件设施,并将“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与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一体化推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我市应对内外挑战、服务战略全局的根本保障。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其深度融合于各领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我市当前仍面临安全挑战:一是体系与效能之困,关键安全体系建设与跨部门协同效率有待加强;二是韧性与识别之忧,产业链、数据、城市运行安全压力增大,新兴风险识别能力不足;三是支撑与参与之限,科技赋能、社会力量、基层治理的潜力尚待充分释放。

  为此,近期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全省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精神,明确将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山、平安中山,为努力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安全基石。下一阶段,需重点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发展与安全。实践表明,发展与安全不是彼此割裂的“两张皮”,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将安全理念融入发展全过程,同时在保障安全中不忘发展要务。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培育“十大舰队”产业集群时,不仅要关注产值与科技含量,更要系统绘制重点产业的供应链地图,精准识别关键环节和“卡脖子”风险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化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制定并严格执行政务数据和重点行业数据的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对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同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持续深化“一镇一策”的精准治理模式,并运用好专家帮扶、技术检查员等专业力量,将“隐患排查治理年”的经验做法制度化、长效化。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保障安全。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根本性支撑。通过建设中试平台、培育科创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科技安全保障能力。在现有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快打造集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调度、资源统筹管理、社情民意分析于一体的“城市智慧大脑”。推动AI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事故灾难模拟、公共卫生事件追踪、社会矛盾预警等方面的深度应用,为决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可探索建立便捷的风险隐患“随手拍”举报平台并落实奖励机制,鼓励市民、企业员工、社会组织等成为城市安全管理的“哨点”;完善新闻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凝聚风险防控的社会共识,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定期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安全知识普及和应急疏散演练,提升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安全素养,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社会氛围。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一项点多线长面广的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我市需继续强化以产业升级筑牢安全根基,以隐患排查守住安全底线,以创新驱动强化安全支撑,以社会治理夯实安全基础,形成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有效路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管理学博士、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教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