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
~~~——
~~~——

 
2025年11 21
乙巳年十月初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11月21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恒鑫智能设计生产的柔性智能装备产线使家电企业产能提升超30%,并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
0.1秒可完成300多个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恒鑫智能的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11月18日,广东恒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鑫智能”)展厅内,一条迷你柔性智能装备产线格外吸睛。在工程师的操作下,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一套精美相框的生产,机械上料、激光刻码、自动组装等全流程无缝衔接。

  这条看似简约的产线,实则暗藏硬核科技,集成智能物料仓储、自动单元装配、机器人协同作业、智能条码采集、数据信息管理等核心技术。它能在0.1秒内完成300余个零部件的三维建模与抓取路径规划,让产线切换效率提升30%。凭借强劲的智能装备制造能力,恒鑫智能已为中山200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覆盖家电、新能源、电子件等核心领域,海外市场更拓展至美国、巴西、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

  ■研发智能产线,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上午11点,恒鑫智能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推进柔性智能装备产线的安装调试。“这条柔性智能装备产线,可适配家电、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多行业需求。”恒鑫智能董事长罗躜介绍道。该技术已通过国家级鉴定,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拿下7项发明专利与4项软件著作权,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时间回到2022年,中山一家智能家电企业找到罗躜,希望其帮忙设计生产一条智能产线,能灵活适配20多寸至100多寸的电子屏幕自动化生产。“对于该企业而言,个性化定制产品较多,但几十个规格的产品不可能安装几十条生产线,只能从产线全线升级上下功夫。”罗躜坦言,电子屏幕属于玻璃制品,仅靠人工操作破损率非常高,唯有高精度智能化产线能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工业母机企业,恒鑫智能从2003年成立之初,就一直深耕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凭借多年行业领域的技术沉淀,公司迅速对接需求展开攻关,最终经过层层调试,通过工业机器人、AI视觉检测、工装夹具等核心技术的联动,让28台机器人协同作业,实现了大尺寸彩色电视机等产品的自动化装配、搬运、测试、包装、码垛全流程无人化生产。这一方案彻底破解了家电行业多规格生产切换难、人工成本高、质量检测效率低等痛点,其中AI视觉检测、能耗智控等技术的应用,助力企业产能提升超30%。“这项技术已被多家平板电视行业头部企业采用,市场占有率稳居细分领域前列。”罗躜言语间满是自豪。

  ■将扩展人形机器人

  二次开发与应用业务

  作为一家工业智能制造企业,恒鑫智能已在火炬高新区耕耘了20多年,也由最初的初创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目前,公司已为中山超2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覆盖家电、新能源、电子件等核心领域,海外市场更拓展至美国、巴西、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今年9月,位于火炬工业集团园区的恒鑫智能总部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封顶,项目规划总面积达6.9万平方米,将打造集生产、研发、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总部基地,标志着企业发展迈入全新阶段。

  在罗躜看来,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与持续创新是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在恒鑫智能展厅内,两个黑色的人形机器人也足以证明其一直以来的创新初心。“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元年,这对于智能制造企业而言无疑是新风口。”罗躜介绍,今年8月份,企业就从国外引进了人形智能化设备,希望借助其更加灵活的特性,与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产线的优势双重叠加,推动产线持续迭代升级。

  “工业机器人没有视觉感知,需按预设程序调试,依赖机械化流程作业,还需划分安全区保障生产。”罗躜解释,工业机器人的优势在于高效率与稳定性,更适配流水线的高重复、强标准化任务。而人形机器人外形接近人类,能完成抓取、行走等动作,更适合复杂或非标准化场景。此外,人形机器人调试后可实现人机协同,还能开拓医疗康养、教育等新领域。因此,人形机器人的二次开发与应用将是后续恒鑫智能业务扩展的核心板块。

  经过工程师几个月的调试,目前恒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已能独立完成搬运、分拣、组装等简单工序,预计明年6月就会在新的生产基地正式“上岗”。罗躜透露,前不久,恒鑫智能还成功入选2025年广东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案例首批名单,也是中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本报记者 陈雪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