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 新闻列表
~~~——
~~~——
~~~——
~~~——用光影表达关于城市、迁徙与归属的故事
~~~——

 
2025年11 27
乙巳年十月初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11月27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香山书院获评2025年中山市“先锋杯”工作创新赛党建赋能类“十佳优秀项目”
香山文脉焕发时代新生
香山书院开放近一年,累计接待市民读者超25万人次,成功策划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近百场。 彭磊铿 摄
  近日,2025年中山市“先锋杯”工作创新赛结果揭晓,由中山日报社报送的《探索社会力量共建共享 打造“无墙”城市文化新生态——中山市香山书院为全省岭南书院体系建设提供新样板》项目,从全市118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党建赋能类“十佳优秀项目”。

  岭南书院·中山市香山书院从蓝图到实景的快速落地,离不开党建力量的硬核支撑。按照省委宣传部工作部署,结合市委市政府文化兴城战略和“百千万工程”要求,市委宣传部推动在古香林公园建设香山书院,打造文明实践重要阵地、文脉传承重要高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新人培育重要载体。书院开放近一年,累计接待市民读者超25万人次,成功策划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近百场,推出的系列文化课程惠及线下学员6300多名。其中,“遇见先贤”“何以香山”等品牌课程场场爆满,为城市文化氛围注入了鲜活动力。

  ■“无墙书院”厚植文化根脉

  2025年1月1日,香山书院正式揭牌。1565平方米的建筑空间里,香林阁、南山竹院大讲堂、香山少年馆等三大组团相映成趣,与周边气象科普馆、儿童公园等公共空间联动,构筑起一座开放包容的“没有围墙的书院”。

  自开放以来,香山书院累积4000册珍贵典籍,其中不乏《永乐大典》《广州大典》《中山文献》等瑰宝。依托于此,书院深入挖掘香山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何以香山、岭南之南、见字如面、无问西东、香山风物等五大课程体系,古韵新风、非遗传承等八大活动体系,构成了书院独具特色的“5+8”文化矩阵。11个月的时间里,近百场涵盖传统文化通识、本土文脉解读、自然博物科普的课程活动陆续开展,有效提升了市民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

  今年5月24日,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带来《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讲座,现场座无虚席;9月10日,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做客书院讲述敦煌石窟艺术,报名名额瞬间抢空;第十七届中山书展期间,书院推出的“十大典藏好书”导赏与三场名家讲座——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解读《庄子与现代的心灵自由》、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开讲《苏东坡12讲》、暨南大学王京州教授阐释《永乐大典》的价值,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文化盛宴。

  在本土文脉传承方面,书院还联合中山大学董上德教授开发“遇见先贤——岭南大儒黄佐”系列讲座。讲座以微观叙事拆解学术体系,通过解读黄佐的著作和文章,讲述其人际交往、学术交锋的故事,将古籍文本与生活阐释相融,让岭南先贤的智慧走进现代生活。

  今年11月,香山书院“遇见先贤”课程还接连走进三乡、大涌等镇街,在地化讲述郑观应、萧友梅等先贤的香山情怀,受到镇街读者的欢迎。

  ■博采众长,链接多方优质资源

  一张横跨粤港澳乃至全国的文化资源网络,正在香山书院加速织就。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优质师资组成“导师团”,常态开展“香山大讲堂”优质讲座,课题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另有60多名文化志愿者与70余名香山少年讲解员,活跃于藏书整理、活动组织的一线,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生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4日,香山书院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建立导师选派机制、联合开展课题研究、设立学研基地等方式,承接千年学府薪火,为香山书院发展注入了深厚的学术底蕴。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书院打造的“寻迹香山先贤”研学品牌成效显著。通过联动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机构,构建“书院+博物馆+纪念馆+故居”立体研学网络,开发4条香山文化主题研学线路。7场研学活动中,全国文明校园师生、“青马工程”学员及深圳澳门青少年带着任务卡实地探访,在史料研读与现场教学中主动探求历史,配套开展的手抄报、短剧创排等活动,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焕发生机。

  9月2日举办的“开学第一课”更是成为标杆活动。珠江纵队革命后代、戍边官兵、“中国好人”与中小学生面对面,围绕“文脉长歌”“家国守望”等四大篇章,通过故事分享、情景演绎、机器人体验等形式传递成长力量。学生们填写的《香山少年梦想规划卡》被投入“时光邮筒”,约定来年启封见证成长,让理想教育落地生根。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核心阵地,香山书院还承办了中山市2024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开展“寻迹香山先贤”研学游。在少年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孙中山、郑观应等先贤的奋斗故事,正转化为当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前进动力。

  ■党媒运营,破解文化场馆发展痛点

  经过一年打造,香山书院不仅成为文化传承的典范,更是党媒转型的生动实践。中山日报社从传统宣传者转变为“建设者+运营者”,以媒体优势破解了传统文化场馆建设运营的诸多痛点。

  譬如,媒体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解决了多头管理、推进缓慢的难题,加速了项目落地;内容策划力和全渠道传播力的核心优势,则让书院活动摆脱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通过“报道—专访—视频”的传播矩阵,每场活动都能实现多平台覆盖,既提升了书院的公共价值,又以优质文化内容反哺媒体,实现文化服务与媒体发展的双向赋能。据统计,目前共有25场讲座转化为视频课程,分别在香山文化频道、香山文化影视视频号、香山书院视频号、抖音号和中山+专栏等平台播出。香山书院公众号推文阅读量达16万人次,活动报名人数6778人次,综合阅读、播放量近91万人次。

  在资金保障上,香山书院创新采用“多元投入+自身造血”模式,改变了文化场馆过度依赖政府的现状。借助党媒资源整合能力,书院既争取到财政支持与社会资本,又通过轻餐饮、文创开发、品牌活动、研学课程等收益点,初步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为长效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谭桂华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