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鑫
■金融从业人员梁先生:
深圳、中山两地通勤方便多了
上午6点23分,一身职业装的梁先生显得有些着急,他没赶上3分钟前发的那班车,担心会影响到8点30分的上班时间。“晚点还会有车吗?”梁先生询问工作人员,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心情逐渐平复。
6点25分,梁先生顺利地坐上了前往深圳前海湾方向的公交。坐在座位上,梁先生高大的身躯舒展开来,这是他第一次乘坐深中跨市公交。“对比以往乘坐的巴士,位置感觉没有那么窄小,像我们这种腿长的人坐起来也舒服。”在车上,梁先生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双城”故事。
梁先生是一名金融从业人员,目前在深圳市福田区的平安银行总部工作,负责管理风险方面的评估。8年前,因为接连在中山多家银行岗位上表现优异,梁先生得到了去平安银行总部工作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中山、深圳两地通勤的苦恼。
深中通道没有开通前,梁先生的通勤策略一般是换乘高铁或者乘坐跨市巴士,但乘坐高铁存在车票不好买的问题,乘坐巴士在时间方面又不好控制。为了能准时准点到达公司,梁先生一般会选择周日下午早早出发。
7点30分到站后,梁先生从公交车上下来,又急匆匆地换乘地铁前往福田区,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退休人士罗女士:
故地重游,追忆似水年华
7点30分,年过五旬的罗女士在前海湾地铁站总站,已经乘上了前往中山博览中心枢纽方向的公交。“我是第一次坐这个公交车,现在才15块钱,又便宜、又方便、又近,我感觉很好。”据介绍,罗女士此行是到中山走亲访友的。她依然记得,1988年,才16岁的自己便跟着亲戚出来工作了,当时第一份工作是在火炬高新区的一个手袋皮革公司,一个月能拿到120块钱工资。
在中山工作期间,罗女士对中山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因为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工作氛围也令她觉得十分舒适、融洽。1996年到了适婚年龄,罗女士便又回到了老家梅州结婚,而后跟着丈夫一同到深圳打拼,现在生活在深圳龙华新区。
时光飞逝,曾经的青春时光不再,所以当罗女士接到中山好友的邀约,内心是无比开心、雀跃的,为此,当天早早就出了门,抵达中山后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小伙子,能帮我在车上拍张照片吗?”8时许,罗女士把手机递给对面的乘客,随后身体靠着公交,当公交车穿过伶仃洋,便与窗外漂亮的风景合了个影。
■工程师陈先生:
“双城生活”开启更多可能
与罗女士乘坐同一辆公交的陈先生是一名工程师,今天和几位同事一起从深圳到中山上班。自2020年工厂从深圳龙岗搬来中山翠亨后,他们便过上了一周一次的“双城”通勤生活。
谈到既往的出行,陈先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乘坐公司统一安排的大巴,从深圳老厂到中山新厂;另一种就是跟同事一起拼车过来。但无论哪种选择,为了预留充足的通勤时间,都是要星期天下午出发的,不然赶不及第二天8点20分的上班时间。
今天也是陈先生第一次乘坐深中跨市公交,虽然6点多便从家里出门了,但因为时间太早,从家里到前海的地铁还没开始营运,所以路上还是耽搁了些时间。
“我们住前海的同事这时已经上班了。”陈先生看着同事发的打卡图片,略带羡慕地说道。年逾五旬,陈先生大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小的还在上小学。深中通道开通后,他计划增加回家的频率,从以前的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能力范围内多点陪伴家人,其余时间,也会在翠亨新区优美的环境中跑跑步,锻炼好身体。
8点40分,车辆抵达中山国际人才港(翠亨新区),陈先生和同事大步流星离去,罗女士也紧接着换乘前往火炬的公交车。
幸福在深中跨市公交中变得具象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多点给予家人陪伴,与朋友保持沟通和联系,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