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SHAN PICTORIAL
2024年04 29 甲辰年三月廿一 有奖新闻热线:88881111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主管: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中山日报社 发行范围:海内外

风物|邓振铃:呈现大众美感是我的追求

作者:余晓霖 时间:2022-11-17 15:15:41

岐水龙舟竞渡,千桡激鼓追国梦。今年端午节前,中山邮政发行《岐水龙舟映湾区》邮票珍藏折一套,根据我市知名民俗画家邓振铃作品《龙舟竞渡》设计的连体明信片亦收录其中,备受市民追捧。

绘存旧风物,寄托乡土情怀

邓振铃年过八旬,依旧精神矍铄,说到“龙舟竞渡”,他想起童年时过端午,自己总爱和伙伴跑到祖屋附近的九曲河边,或是在岐江河畔看各大龙舟队“扒龙船”。岸边人头攒动,街坊们都满怀期待地出门围观一场“嘉年华”。小孩儿最爱在熙熙攘攘中爬上粗壮的荔枝树,觅到自己专属的最佳观赏点。伴随声声龙舟鼓响,只见龙舟队员们斗志昂扬,劈波斩浪。大家齐声欢呼喝彩,空气里飘散着阵阵成熟荔枝、木瓜和香蕉的甜味……这些记忆一一被邓振铃描绘入画,于2019年完成近4米的长卷《龙舟竞渡》。


邓振铃展开画作《龙舟竞渡》。今年端午前夕,中山邮政发行的《岐水龙舟映湾区》邮票珍藏折即根据该作品设计。(摄影|余兆宇)


邓振铃正在绘制中山风俗画。(摄影|余兆宇)


《大庙下晚市梦华》(局部)(摄影|余兆宇)


《大庙下晚市梦华》(局部)(摄影|余兆宇)

受在石岐模范戏院当美工的父亲影响,邓振铃自小就喜欢画“公仔”。1956年,17岁的他也开始在模范戏院宣传组从事电影海报和广告画的绘制。期间,他先后在刘依农先生的西山寺“沙龙”画室学艺,拜中山画师黄千山为师,跟毕业于日本美专的黄敏之老师学习西洋画的透视、色彩、构图等基础知识。3年后,邓振铃应征入伍。在15载青春激荡的军旅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积累了自然、人文等方方面面的生活素材,作画功力愈渐深厚。1975年,邓振铃转业到河南开封从事朱仙镇木版年画工作。一晃又是15年,年届知命的邓振铃回到故乡中山。

“人老了,小时候的记忆反而更加深刻。”尽管时代浪潮下中山日新月异,但往昔纯真美好的生活场景仍一直深烙在邓振铃心里,驱使他用画笔勾勒出满载乡愁的民俗场景,寄托自己的乡土情怀。


《龙腾驱邪秽》(摄影|余兆宇)


《传承文化》(摄影|余兆宇)


《龙舟竞渡》(摄影|余兆宇)

退休之后,邓振铃全身心投入到23米风俗画长卷《故园忆旧图》的创作中,细腻地再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山的风物,引发不少人的心灵共鸣。

邓振铃直言,创作这幅作品,是希望能为留住中山民俗记忆出一份绵力,表达文化传续的愿景。“当年大家生活艰苦,却依然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邓振铃说。

“画画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完成《故园忆旧图》后,邓振铃创作欲望不断增长,接续推出《岁晚趁墟图》《大庙下晚市梦华》《岐江回望》(组画)等系列“老中山”画作。最近,他正在创作《十二生肖与中山》与《衣食住行——中山百年变迁图》系列民俗画,这些画作似乎是对《故园忆旧图》的分解与放大,画中场景多是在临街商铺、河边码头、大街小巷中的百姓生活,既有吆喝叫卖的商贩,也有赤膊劳作的码头搬运工和挑选商品的市民,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老中山城跃然纸上。“呈现大众美感是我毕生的追求。”邓振铃笃定地说。

耕耘画坛数十载,邓振铃谦称自己只是一名“画匠”。每天清晨五点多,他都一如既往来到自家天台的工作室“拙趣园”开始作画。笔者来访时,戴着老花镜的邓振铃正站在画桌前,气定神闲地拿起细笔给其中一幅《衣食住行——中山百年变迁图》上色,不时俯下身琢磨画中细节。“画画可马虎不得,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编辑 文智诚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