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赖彤瑶 袁婵 图/记者 余兆宇 缪晓剑
丘克军:阅读不是任务,是生活里的光
资深出版人、媒体人、著名作家丘克军做客书展,不仅揭秘了《弃犬历险记》的创作故事,还在采访中针对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出了指导建议。
丘克军回忆说,从小学五年级至今,他就从未停下阅读。小学时,他读《欧阳海之歌》,即便书被老师收走,心里依旧记挂着;初中时,他阅读了大量的长篇小说和报刊文艺版;高中时,他更是读完了图书馆的所有小说,还专门用三本笔记摘抄描写四季、天气、人物表情的段落。工作后,从事出版行业,他每年要阅读近千万字的稿件,还会主动读经济类书籍拓宽视野。正是这些长期的阅读积累,为自己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小学生如何做好阅读,丘克军指出首先要从“被动读”转变为“主动读”,这既需要老师、家长帮忙筛选有趣的书籍,也需要出版商和作家创作更多适合孩子的作品。此外,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香山书房这类场所阅读纸质书,减少孩子看手机、动漫的时间。丘克军强调,“阅读不是任务,而是帮助大家认识世界、改变一生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学校和社会共同引导。”
丘克军说:“把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好,你的文学思维就已经很丰富了,因为语文里蕴含着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华;而且通过课堂作文和课外写作,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慢慢提升,未来无论是创作诗文,还是在职业生涯中记录思考,这些积累都会成为生活里的‘亮光’。”
陈引驰:从趣味性入手阅读经典文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陈引驰,以《逍遥的密码:庄子与现代的心灵自由》为题在中山书展开讲,并在采访中针对“小学生如何读庄子”“怎样入门经典文学”两大问题给出建议。
陈引驰介绍,《庄子》最鲜明的特点是文学性极强:里面藏着大量大家熟悉的成语,比如“鲲鹏展翅”“沉鱼落雁”“螳螂捕蝉”“朝三暮四”,还有很多想象力丰富的寓言故事。对于小学生如何了解庄子的核心思想,陈引驰提醒,不要过早给孩子讲“逍遥”这类复杂概念,可以从成语和寓言起步。例如,庖丁解牛的故事,成年人能读出避实就虚的人生智慧,孩子先理解熟练就能把事做好的简单道理,完全没问题;再比如庄周梦蝶,文字优美灵动,哪怕孩子暂时不懂真实与虚幻的争议,单单感受语言的美感,也是一种收获。
小学生如何入门经典文学?陈引驰主要从选对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出建议。
在选篇上,他提出三个方向:优先选有文学美感、趣味性强的内容,少选纯讲道理的篇目;挑思想观念贴近现代的,尤其是道德认知要符合当下社会,避免让孩子因“时代隔阂”产生抵触;避免过早让孩子接触篇幅过长或太过复杂的文章。
在学习方式上,他建议不用让孩子背太多内容增加负担,可选短小的绝句、小古文诵读,哪怕暂时不懂意思,反复读也能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老师的讲解很关键,要讲得清晰、有趣,别为了应试把文章拆得支离破碎,破坏经典本身的魅力。
商晓娜: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当代小学生心灵成长代言人”之誉的儿童文学作家商晓娜,也在书展现场与读者分享了她的成长、写作与阅读感悟。
商晓娜说,自己从小就是“书虫”,日复一日地阅读,让她从小萌生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后来,她在小学担任教师的经历为其创作注入独特视角,其学生时代的日记也成为灵感宝库。她强调,蹲下来与孩子平视,就会发现他们世界的奇妙:一句童言、一次游戏都可能成为故事的起点。
在创作理念上,商晓娜并不刻意赋予作品过多寓意,而是希望孩子能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商晓娜建议,孩子应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而非被动接受推荐。她鼓励孩子多去书店、图书馆,通过广泛阅读发现兴趣所在。她说,写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长期积累:广泛阅读、坚持写日记、细致观察生活、积极交流以及想象力的发挥,都是成长的助力。
在书展现场,她寄语孩子们保持阅读热情,因为“文字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共鸣与力量。她希望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广泛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去发现更宽广、更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