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九三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校师生齐聚一堂,通过屏幕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随着56门礼炮齐声轰鸣,80响轰鸣震彻云霄,我们仿佛置身仪式现场,心潮随之澎湃。这一堂震撼心灵的云端思政课,让我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感受到信仰的厚重与责任的召唤。
当国旗护卫队的身影映入眼帘,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似乎穿透屏幕传来,喧闹的教室霎时鸦雀无声。官兵们手握钢枪、腰杆笔直,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就在这一刻,我真切懂得了“国之大者”的分量,也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仿佛再一次在耳畔回响,字字千钧。
礼炮声尚在回响,威武帅气的仪仗方队已然昂首阔步而来。75厘米的步幅,误差不超1厘米,每一步都像用标尺量过般精准;踢腿、摆臂、转头,动作整齐划一,那是无数个日夜“踢破鞋底、磨破衣襟”换来的默契。最令人动容的,全场唯一没有音乐伴奏的国旗护卫队,他们凭着心中的“强军节拍”,步伐分毫不差。升旗手稳稳举起3.81米高、30斤重的旗杆,当国旗精准卡入卡槽、展成完美扇形的瞬间,教室里响起了声声赞叹,那是敬意的自然流露。
这场阅兵最打动人心的,从不是铺陈开来的宏大场面,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深情与力量。当解说员说出“210步,丈量的是建党到建国28年的峥嵘岁月”时,我仿佛看见无数先辈在枪林弹雨中前行的身影。那一刻,我明白了,“铭记历史”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踏破山河的每一步前行,是千锤百炼的每一次坚持。同学们盯着屏幕里列阵的新型装备啧啧惊叹,而解说员的那句“能战,方能止战”却像重锤般击打在我心上。80年光阴流转,国家从“小米加步枪”的艰难求索,到如今尖端武器耀眼亮相,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藏着最朴素的真理:真正的和平是靠实力守护的。
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或许不能像军人那样戍边卫国,但我们可以用笔书写梦想,用勤奋积蓄力量。课堂上专注的眼神,解决难题后的喜悦,与同学辩论时的坚持,都是我们在默默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定当怀揣理想,锤炼本领,勇担责任,在追梦路上奋力奔跑。
强军薪火燃心志,少年戎装筑国魂。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指导老师: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