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余晓霖 图/本报记者 文波
■紧扣市之大计,主张建立健全智慧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此,长期从事环保监测和环保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卢月松深有体会。在他看来,目前以执法检察人员到现场检查为主的生态环境监管方式,难以满足全过程、全时段的监管要求,无法实现最大程度遏制环境污染违法行为的发生。“如果能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大数据作生态环境保护的‘哨兵’,对排污企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就有望从源头上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在去年中山两会期间,卢月松提交了《关于建立健全智慧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的建议》提案,提出中山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构建先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一年来,卢月松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反馈。目前,中山已建设中山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和数字智能平台,构筑全市生态环境感知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生态环境监测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能力。同时大力推进中山市智慧环保项目,建设“一库、三平台、一展示、一门户、三体系”,实现环境领域内和其他部委办局等内外部数千万条数据的汇聚,对数据进行接入、治理、入库、管理、应用、可视化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我市全力以赴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卢月松说,“能通过建言献策推动城市的大小事往好的方向发展,我很有成就感。”
■聚焦民之关切,依托委员“e线通”为百姓“小事”发声
“某学校建设至今,外墙排栅没有拆除,门窗没有安装,大部分教室仍未装修,现离开学还有一个月时间,希望有关部门关注进度。”“目前中山仍有部分路段采取定点测速,有些司机心存侥幸,利用漏洞逃避测速监管,危及行人的安全……建议在中山全面推行更科学合理的区间测速。”卢月松拿出手机向记者分享着他在“委员e线通”中提过的建议。自去年7月市政协掌上履职新平台“委员e线通”正式启动后,随时随地履职成为卢月松的常态。他陆续在“委员e线通”上提交了5条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小建议”,涉及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问题实在、建言务实。这些建议也全部得到有关部门回应,一个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正被积极推动解决。
“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眼里其实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卢月松说,他将在履职过程中更贴近群众,继续依托“委员e线通”为民发声代言,助推民生实际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