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对接就像“海底穿针”,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
~~~——
~~~——
~~~——

 
2023年06 12
癸卯年四月廿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1版 2023年06月12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海底长城”合龙 “深中牵手”成功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对接就像“海底穿针”,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6月11日,中交一航局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在作业水域施工。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扫码看沉管隧道 如何合龙
  本报讯 (记者 何淼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杨新辉) 6月11日,深圳机场附近的矾石水道风平浪静,在24米深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最终接头顺利推出,与E24管节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沉管隧道正式合龙。这座历经五年时间筑起的“海底长城”,让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

  11日上午8时,深圳机场附近矾石水道海域风和日丽,阳光映射在水面,波光粼粼。风平浪静的水面之下24米深处,一场惊心动魄、持续近70个小时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沉放安装战役取得最终胜利。

  这场战役是分阶段的接力战。6月8日9时50分,浮运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携带E23管节及最终接头从桂山岛沉管预制厂出坞启航,战役正式打响。

  6月10日14时,E23管节与西侧的E22管节在海底精准对接,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此时,中交一航局建设团队不敢有丝毫放松,最终接头顶推作业已准备就绪,在世界首创“千斤顶推出+水压推出”双系统作用下,最终接头以每分钟5至10毫米的速度缓慢推出。

  6月11日早上8时,贯通测量结果显示,最终接头实现与E24管节精准对接,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海底长城”正式合龙。

  作为海底隧道全线关键控制性节点,最终接头长5.1米、宽46米、高9.75米,重约1600吨,套置于E23管节扩大段内。这个世界首创的集成装置,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其制造难度非同一般。“在最终接头的狭小空间内,一共集成了11套专用设备和系统,基本都是定制的,例如:行程达到近3米的液压千斤顶。”设计负责人徐国平介绍说,由于是首次设计制造,建造团队需攻坚克难并持续优化设计与建造方案。例如:最终接头用钢量仅2000吨,为保障其制造精度,制造工期用时9个月。

  “最终接头推出作业,需要攻克龙口流场复杂、作业空间受限、管节浮运安装难度大、推出段姿态控制难度大等顶级难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为了实现最终接头的精准对接合龙,建设团队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最终接头实施之前,通过精益求精地沉放、对接调节控制及基于北斗测量控制系统,实现了15个管节毫米级的平面安装精度;二是研发了深水水下测控系统,通过“双目摄影+拉线法”双测量系统,实现5毫米以内的测控精度,准确掌握推出段与E24端钢壳的相关空间姿态;三是新型最终接头推出系统方面,研发了千斤顶同步位移控制系统,能实现推出过程平面精度在2.5毫米以内。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