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开始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至今,绩东一社区始终秉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转变方式的理念,努力引导居民学法、懂法、用法,并通过律师、法官进社区,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增加居民幸福感,有力维护和促进了社区稳定和经济发展。
文/本报记者 王蔚然 通讯员 钟政宣
图/通讯员提供
■法律顾问深入基层 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据绩东一社区党委副书记唐权和介绍,绩东一社区由19个自然村组成,约有1.3万名户籍居民。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但在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传统的社区治理也迎来新挑战,关于村居村务、土地分配、股权流转等问题产生的矛盾,一度相对集中。”
唐权和告诉记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法治乡村建设被提上日程。“凡社区大事、要事以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会正式听取、充分尊重社区法律顾问意见,待社区两委会研究提出方案后,提交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对于这样的做法,社区法律顾问、广东永隆律师事务所律师苏秋云告诉记者,现在社区里有重大资产处置、土地转让等重大事项,都请他列席会议,并发表法律意见,能在源头厘清法治关系,有助于开展相关工作,减少后续矛盾产生。
■引导居民学法懂法用法,营造法治新气象
每个月,苏秋云都会专门抽时间来到绩东一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社区居民现场答疑解惑,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居民反映的问题,往往都是各自家务事,涉及老人赡养、遗产分配、离婚后小孩抚养等,苏秋云说道,碰到上述情况,他会反复给他们分析《土地管理法》《继承法》等相关法律,仔细讲解分配原则,再通过现实案例、判决进行印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相信法律,学会利用法律解决问题,就是法治乡村建设的意义。”苏秋云说。
据悉,为进一步方便群众,绩东一社区会公开法律顾问的咨询电话,并针对特殊群体协助提供上门服务;配合上级安排开展“人民法官下村居”活动,每两个月,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法官会来一次社区,解答大家关心的法律问题,消除心中疑惑。
此外,绩东一社区还在居民日常生活环境中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扩充社区图书馆“法治专栏”藏书量,方便群众阅读;探索成立法律服务志愿队伍,利用休息时间为居民提供法律指引;增设法治小径,沿路设有宪法、民法典、法治标语等宣传内容;在社区微信公众号开展《房屋租赁合同》《反家庭暴力法》《国家安全、你我有责》等线上讲座,提高居民法律意识。
■累积信任,“法律明白人”发挥优势化解矛盾
在社区里,还有一支重要的法治力量,那就是社区的“法律明白人”。
38岁的宋海文,是绩东一社区本地人,进入社区工作后,由于长期参与社区纠纷的调解工作,他已经成为不少居民的“知心人”。“清官难断家务事,辖区内的‘家长里短’不是讲清道理那么简单,要考虑得更细致、做得更充分,才能真正化解纠纷”,宋海文笑着说道。
据悉,今年4月,绩东一社区一家兄弟因为91岁母亲的赡养问题产生分歧,来到社区反映情况。在宋海文和同事反复劝解下,大儿子终于愿意接母亲来住,但是由于之前一楼的房子已经租出去,收回后需要重新装修,安装水电,大儿子又显得很为难。“后来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协助他完成的”,宋海文表示,社区协调来水电工现场施工,帮助装修房子,直到5月10日,一切准备完成后,大儿子将母亲接到家中生活。
“本地人由于人熟、地熟、事熟,更容易帮助化解矛盾。”宋海文告诉记者,他们会把当事人请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来,也会到当事人家里去,或者找上老村长、老熟人一起参与调解。
目前,绩东一社区“法律明白人”已积极参与普法活动12场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59件,调解办结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