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1年的梁家伟是神湾外沙村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回乡成为一名基层全科医生。从业10年来,附近9条自然村的乡间小路都布满了他的足迹。他运用所学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全科诊疗思维模式为村民们提供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为全村600多名在家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多年来,他还为30多名重病晚期的疼痛患者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为老人减少疼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把患者及其家属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才能做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和群众口碑,近日梁家伟获评为2022年度中山好人。
文/本报记者 徐钧钻 图/本报记者 黄艺杰
■细心服务获患者交口称赞
记者来到神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等候梁家伟看病的患者很多。梁家伟正戴着听诊器不慌不忙地为一名发烧的幼儿看诊。
“注意摸小孩的手心,如手心发凉,说明发烧仍在上升期。如今手心已经发烫,已经烧到顶了,吃点退烧药就能好。”听完梁医生的诊断,家长胡女士放下心头大石,紧接着又问,“孩子经常喊肚子疼怎么办?”
“当务之急我们先处理发烧问题。下一步注意观察孩子的大小便,如果大小便没有异常,还是喊疼。我建议去医院照一下B超。”听到梁医生细致的答复,家长胡女士告诉记者,多少年来看梁家伟医生,总是很放心。“他不光告诉你要吃什么药,还会细心解读病情,告诉你如何预防疾病。”
患者一个接一个,一直到中午12时,梁家伟已经接诊了超过70位患者,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他却很高兴:“这表明村民都很信任我,愿意来找我看病。”
一毕业就一头扎进基层,梁家伟坦言,患者和医生的信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点一滴积累。“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梁家伟说,“患者看到医生付出,慢慢就与我们建立了信任。”
■为临终老人舒缓病痛
“很多时候,医学也只能尽力而为。这些年我也先后送走了30多名患者。”梁家伟唏嘘地说,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必须接受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规律,这时需要做的,是运用医学知识减少患者痛苦。
70岁的李爷爷是一名农村教师。退休不到10年,就被诊断患有肺癌晚期。在市人民医院治疗了一年半后,被专科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根据老人的愿望,家人将李爷爷接回了神湾镇的家中。然而癌痛是一种具有持续性、间断性、暴发性的疼痛,且暴发痛多发生于夜间。在医院开了止痛药后,李爷爷的家属找到了梁家伟。梁家伟说,他根据李爷爷的情况,定时上门为其打针,还运用所学心理知识给予病人安抚,向家人普及照护知识。“通常老人弥留之际,体温和血氧都会异常。这个时候我们提醒家人,不要离开半步。”最后,李爷爷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开。
“如今李爷爷老伴也是我的病人。一过来看病,逢人就夸我,怪不好意思的。”梁家伟说,作为一名基层的全科医生,过去常被群众称为“赤脚医生”“万金油”。可如今,患者对基层全科医生的期待越来越高,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全方位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前不久他接诊一位因开颅手术后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大医院的医生已下达病危通知书。出院回家后,患者同时出现肾衰、心衰,梁家伟根据基础医疗知识,回归基本治疗——为其进行了抗感染处理和利尿处理,反而将这个病人救了回来。“他的家属之后给我发了一个大拇指,说:你很有水平。”
梁家伟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成就,“这其实是理想的闭环:预防管理在社区,疑难杂症去大医院,后期康复和临终关怀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