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桥——深中通道明年将通车,让深圳与中山,不再遥远。无形的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正酣,让深圳与中山,融合发展。
热土之上,以产业协同为支点,一场一体化变革正在发生。
6月28日,深圳市宝安区,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盛大举行,开创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联合招商的新模式。
一个共同的舞台,两个城市的邀约,这场特殊的招商大会,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共同做大产业增量的同时,也打开了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进程的一扇窗。
这次联合招商大会由两市政府主办,其背后深意不言自明:这是从两市层面,对深中产业协同的一次“盖章认证”,对中山而言,不仅是对深圳这座“超级城市”的“抱大腿”,而是真正“手牵手、心连心”。
出品/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统筹/郭锦润 主笔/隋胜伟
一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大背景下,广东肩负重要使命,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履铿锵。
区域协同对湾区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作用,在先行者的历程中已有印证。始于1921的纽约湾区,在发展不同时期经历了4次区域规划变革,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群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快了现代化发展进程。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东西两岸“东强西弱”局面长期存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要求;“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已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可见,改变“东强西弱”局面,关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
解题破局,跨越的是山海,考验的是决心,关键环节是改革开放。省委明确点题:要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合作项目、合作平台等为载体,深入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务实管用的做法、模式,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跨越珠江口”,既是东岸城市空间之谋,也是西岸城市的机遇之策,更是东西两岸城市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部署的共同答卷。
从国家战略实施到全省谋篇布局,从“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到省委“1310”等具体部署,奔腾向前的时代潮流,打开了解放思想这个改革开放的“总开关”。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