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论丛 新闻列表
~~~——
~~~——
~~~——
~~~——

 
2024年01 03
癸卯年十一月廿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4年01月03日 论丛 扩展 收缩 默认

补链延链固链强链 促进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黄佩瑜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产业强则地方经济强。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的严峻挑战,中山应以更坚定决心、更有力举措提升产业链韧性、安全性、稳定性。

  笔者查阅中山市统计局等公开数据,发现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存在4个问题。问题一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经费投入强度不足,高端人才和基础人员短缺。问题二是规上工业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工业总产值等指标与深佛莞比较差距明显,各街镇发展不均衡。问题三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值占出口总额比重超高,外贸新业态规模小、支撑作用不足。问题四是外商投资企业受产业链外迁影响较大,影响产业链稳定,减弱集群效应。

  因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4方面措施着手,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补链。一是加快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个真正市场化运行、浓郁科研氛围、充分激励机制的公共技术平台,集中力量攻关产业关心、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完善产学研“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机制。二是借力深圳和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借深中通道即将开通的东风,谋深做实深中经济合作区,加快承接深圳外溢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服务;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大战略,推动香港-中山高质量发展合作区进度,发挥比较优势,减少盲目竞争,形成区域互补、区域联动。三是我市中小微企业大多集中在下游,中游力量薄弱,上游相对缺失,表现为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因此,精准实施“一链一策”,重点放在附加价值高的上游。四是健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输出机制,落实落细“中山英才计划”“中山人才二十三条”等,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安得稳、干得好。五是加速与商业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延链。一是政府层面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举办或承办高规格高质量的国际展会,扩大朋友圈,拓展合作新机遇;继续积极稳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引导出口型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需求,打造性价比高的大众款和满足高端优质生产生活的高端款;加强外部集成合作,根据产业集群特点,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帮助企业走绿色化转型道路。二是企业层面看,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生产端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自动化设备上配套智能系统,搭建研发数字化管理软件,实时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化收集、监控、分析,精准控制生产环节,降本增效;销售端,加强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提高产品设计工艺能力,打造个性化IP,讲好品牌故事,延展商业生命线,重新定义消费模式,力争做原创品牌。

  三、固链。一是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所列的31条扶持措施,消除各种壁垒,落地惠企减负政策,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二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市级统筹,以产业集群为单元形成新的经济区;平衡镇街利益,健全考核机制,提高各方积极性。三是发挥链主领军带动作用,共性问题形成扶持政策,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市场准入等个性问题实施“一企一策”,提高关键元器件、生产装备、原材料的自主配套能力,强强互补、强弱互助,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建立协同联动的供应链体系。四是注重梯度培育,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已有的“专精特新”企业深耕专业细化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建立战略联盟做大做强,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四、强链。一是促增量+优存量,积极寻找新产业,盘活优势传统产业,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增量要尽可能内生或嫁接在存量。二是打通资本链,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由财政单一投资转向多元化投融,同时推广“链式承保”助力产业集群战略布局。三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拼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和招商引资,吸引链主布局中山产业链。四是建立动态检测预警体系,针对“6+4”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商品实施分级阈值、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预警骤降和生产经营波动风险,加大走访服务力度,及时主动解决痛点、堵点。五是市级统筹,工作专班,围绕十大主题产业园建设,打破土地碎片,整备连片土地,按面积大小和功能定位区别服务重大项目、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加快审批环节和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