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隋胜伟 谭桂华 采写/本报记者 余晓霖
“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带队老师易华娟说,阜圩里香山书房就在幼儿园附近,老师会定期组织孩子们过来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孩子们也很喜欢这里。
阜圩里香山书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馆藏图书约13000册。步入其间,5米高的大书墙格外吸睛,暖黄色的书架与混凝土墙面刚柔并济。无论是笔直的阶梯,还是回旋的楼梯,都给开阔的阅读空间增添了灵动的一笔。
阜沙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屈赶粮感慨,“这里原先是闲置多年的旧粮仓,如今外观修旧如旧,内部却是蝶变重生,焕发出新光彩。”他介绍,此前粮仓所在的阜圩旧街日渐式微,建筑原有风貌缺乏有效活化。改造老旧建筑、融合文化底蕴打造现代创意空间一度迫在眉睫。
2022年4月,阜沙镇党委政府正式启动阜圩旧街活化改造项目,引入专业机构投资改造,由政府投资7%带动社会投资93%,以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项目首先将旧粮仓改建成阜圩里香山书房,经过专业机构两年的悉心运营,原来的“物质粮仓”转变为“精神粮仓”。
阜圩里香山书房正用一场场文化活动吸引着人们故地重游,感受其全新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依托这一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我们策划组织了古琴音乐会、绘本故事会、阜圩印象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以‘文气’集聚人气,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屈赶粮说,书房的第三方运营机构有收益,也能反哺书房较好地可持续运营。
阜圩里香山书房投资方、中山市玖悟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波告诉记者,阜圩里书房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带动了周边闲置多年的旧建筑活化,目前11处闲置公有物业已有7处实现资源再利用,其余4处正同步开展修葺改造及招商引资。这些项目间文化交融、互利共生,使得沉寂已久的阜圩旧街重焕生机。
昔日,这里装满了粮食,让人免除饥饿;今天,这里提供知识,丰富人们的心灵。今年26岁的冯小姐是阜圩里香山书房的常客。“我从小就住这附近,这里承载了我们很多儿时记忆。”冯小姐说,她留意到书房内还保留着当年粮仓的痕迹,既留住了情怀,更有与时俱进的记忆延续。“这里确实是能让人放下手机、静心阅读的好去处,我下班后经常来这里给自己‘充电’,感觉自在且舒服。”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