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心怀责任与使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中造就伟大,在奋斗中成就辉煌……适逢“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中展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光辉形象和优秀事迹,即日起,中山日报联合中山+推出《致敬劳模工匠》专栏,向全社会讲述劳模故事,展示劳模风采,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敬请关注。
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前不久,在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代表记者见面会上,作为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奖集体代表、中山新高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G高频柔性覆铜板产业化攻关小组(以下简称“中山新高5G小组”)主要负责人之一的徐莎接受了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王蔚然
■团结协作,攻克技术难题
说起中山新高5G小组的由来,还得追溯到2019年。那时,中山新高瞄准5G材料发展趋势,积极开展5G柔性覆铜板的研制开发,并在2021年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了国内第一条5G高频材料专用高温等均压双钢带压机生产线。
德国工程师在安装完设备后,不能继续进行现场指导。面对全新、陌生的德国生产设备,公司组建了由研发、工艺、生产等12位博士、硕士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5G高频柔性覆铜板产业化攻关小组,团队成员涵盖材料、机械、化学等专业,核心成员工作经验在十年以上,针对在5G高频柔性覆铜板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攻关。
徐莎是研发部副经理,在柔性覆铜板行业产品研制开发领域深耕15年,在5G柔性覆铜板攻关小组担任技术的主要负责人。据她介绍,由于该设备是国内引进的第一台设备,技术经验完全处于空白状态,攻关小组需要从零开始,不断探究不断创新。
徐莎告诉记者,小组成员秉持“齐心协力、吃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经常一起加班加点查资料研究调试新设备。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山新高成功掌握了国内第一条5G高频材料专用生产设备高温等均压双钢带压机操作、维修技术、设备应用技术,实现了改性聚酰亚胺基(MPI)、液晶聚合物基(LCP)、聚四氟乙烯基(PTFE)高频材料及叠层高频材料量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与进口高频柔性覆铜板材料性能相媲美,可实现国内5G高频材料多元化需求。
■自主创新,解决进口备品备件垄断难题
事实上,在攻克技术难题、熟练掌握高温等均压双钢带压机操作的过程中,中山新高5G小组也一直在坚持自主创新,努力解决进口备品备件被垄断的难题。
高温等均压双钢带压机上的核心部件——大尺寸耐高温橡胶密封圈,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极易老化失效,从德国进口价格高,并且采购周期长,对5G高频材料产业化工作极其不利。为此,中山新高5G小组先后前往中国科学院、高校以及企业进行调研,并与其联合攻关近一年时间,成功研发出了密封功能、使用寿命与进口产品相当,价格还是进口产品的四十分之一的耐高温橡胶密封圈。
又如高温等均压双钢带压机正常使用时需用到的高温压力介质油,进口价格昂贵,还容易因密封失效而出现泄露而污染工作环境。中山新高5G小组携手科研院校共同攻关,通过探索,自主开发了一种高温压力介质油的净化回收工艺,实现了污染油的净化回收再利用。回收率超过90%,节省费用近40万元。
“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系列高频材料核心竞争力,推动5G高频材料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徐莎说。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