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儿子有个百宝箱,里面珍藏着他从各处搜罗来的“奇珍异宝”。每次开箱,他的神情都特别虔诚,视线粘在一件件宝贝上,再缓缓探出手,小心翼翼地翻看。这种奉为至宝的态度,让我觉得箱子装的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拨开箱子的锁扣,里面既没有昂贵的珍宝,也没有崭新的玩具,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纽扣、石头、瓶盖、鸡毛、线头、残缺的玩具、破碎的零件……它们横七竖八躺着、蹲着和站着,秉性相异,却又和平共处。
这些零零碎碎的小物件勾起了我的一段段回忆。我想起儿子为了留下它们,跟我闹别扭的那些场景。每次,我都苦口婆心地对他说:“多脏啊!藏着好多病菌呢。它已经坏了,扔了我再给你买新的。”可是,儿子却不愿意丢弃,摊开手掌,恋恋不舍地望着手心里的小物件,似乎在内心做着痛苦的挣扎和取舍。
当时我不懂儿子的心思,更不明白这些破损物件的价值,只顾着催他扔掉。结果,东西是丢了,儿子的好心情也跟着没了,嘟着嘴好半天都不高兴。思及此,我心里有些涩涩的,总也化不开。
我态度的转变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一天。那日,儿子在街边捡了一片比脸还大的梧桐叶。他捏着叶柄,兴奋地畅想,说要在上面画画。突然,他意识到什么,抬起头,望着我怯怯地问:“可以吗?”
看着儿子期待的表情,我咽下了嘴边扫兴的话,将它换成了肯定的回答,“只是片落叶,带回家也没关系。”路上,儿子一直在构思画些什么,一到家便开始作画:依着叶脉画成羽毛,下端绘出扇柄的支撑和图案。很快,儿子献宝似的将叶片拿给我看,又摇了摇叶柄,说它是诸葛亮的鹅毛扇。
哇!真是件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我这才意识到,孩子是有慧眼的,能发现成年人看不见的趣味和美丽。那天起,我不但允许儿子搜罗“珍宝”,还会偷偷守在一边,默默观察他的“新发明”,想从他那里“偷”几分童趣。
纽扣是机器人的眼睛,弹簧加瓶盖是大炮,一卷废纸是假想中的高楼,半截零件是英雄的法宝……真是奇妙,这么多形象的比喻信手拈来。儿子仿佛有一双翅膀,让他飞得高高的,看见我单调生活里意想不到的另一种可能。
如今我明白了,儿子的百宝箱里真的藏有珍宝,那是造物主赋予孩子的一颗童心。我想,童心是值得珍藏和守护的。因为它弥足珍贵,只有拥有它的人,才能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万事万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