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新发现的蜚蠊被命名为“缘点大光蠊”,这一名称既蕴含了它的外观特征,也体现了发现者对其细致观察的匠心。据主要研究人员之一、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王宗庆教授介绍,“缘点大光蠊”属于蜚蠊目硕蠊科光蠊亚科大光蠊属,具有显著的雌雄异形特征。
王宗庆教授表示,这个新物种主要生活在山间沟谷两旁的生态环境中,以动植物残骸为主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此次“缘点大光蠊”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对蜚蠊多样性的认知,更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监测数据显示,该物种的种群数量较少,其分布范围也极为有限,仅限于广东中山国家森林公园及五桂山街道一带,且与人类生活区域存在较大重叠。
中山市自然保护地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新物种的发现,证明了中山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的成效,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为中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美中山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
“‘缘点大光蠊’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山区域内昆虫的多样性,更为昆虫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对于深入研究蜚蠊目昆虫的演化和生物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宗庆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