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落,满盘活。”近年来,见证着神湾镇乃至中山“工改”所带来的产城蝶变,张毅感到非常欣喜。
本报记者 王帆 见习生 方馨娉
■迎难而上
助力破解土地“低效碎片化”
过去的神湾镇,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土地碎片化、低效利用、产业总体低端等突出问题。
“根据2021年的排查,神湾镇6个低效工业园集聚区散乱布局在5个村(社区),产权中私人产权用地面积占比超90%、集体用地不足4%,多为产出低、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厂房中相当一部分是低矮破旧的锌铁厂房,且处于典型低效利用状态。”张毅介绍。
同时,因工业发展项目可用地指标不足、规划调整难且耗时长,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一些优质产业项目无法促成意向投资,神湾镇“项目等地”情况突出,“工改”势在必行。
2022年初,神湾镇“工改”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指挥,镇长担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政策服务组、土地整备组、权属谈判组、综合执法组等四个工作小组,抽调52名业务骨干组成专班小组,明晰职责,挂图作战,按时间进度倒逼工作开展,直接推动“工改”破局。
在市镇两级多部门共同努力下,2022年8月,诚艺·外沙科创园“工改工”归宗项目实现“拿地即可动工”,神湾实现全市首个“单一主体归宗”项目,为破解中山土地“碎片化”问题提供了神湾样板。
推进“工改”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面对“工改”初期权属人改造意愿不强、企业搬迁成本较高、地块边界间存在缝隙等问题,作为土地整备组副组长的张毅带领“工改”团队破除项目“拦路虎”。
“‘工改’涉及多方面利益,前期有部分权属人不愿意参与‘工改’项目,我们就多次上门开展政策宣导,一次两次不行,我们就五六次,甚至十次上门做工作。”张毅介绍,“5+2”“白+黑”成为张毅及其团队的工作常态。
在诚艺·外沙科创园第二片区的土地整备工作中,由于每个地块的权属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谈判很艰难,张毅和团队耐心坚持、反复沟通、真诚交流,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谈判,最终做通土地权属人的工作,将5宗地块的整备难题逐个击破。
如今,作为神湾镇两个千亩级现代主题工业园项目之一,总规划建筑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的诚艺·外沙科创园自2022年8月动工以来,项目一、二期约18万平方米高标准产业载体建成交付,两期项目厂房已完成100%招商工作,上百家企业即将入驻。今年,该科创园第二片区也正在建设中。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创造了“工改”项目审批建设的“中山速度”。
“我觉得‘工改’干部是一支优秀勤勉、担当作为、敢打硬仗的队伍,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市下派干部和我们本土干部一起,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干字当头’,夜以继日,风雨兼程,最终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张毅感叹道。
■见证“工改”带来的变化
内心充满欣喜
如今,看着“工改”为神湾、为中山带来的可喜变化,作为参与者,张毅的脸上难掩感慨与自豪。
“‘工改’带给神湾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土地收益有效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厂房被清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现代化工业园区和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高标准工业厂房。”张毅说,更重要的是,“工改”促进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集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促进了富民兴村,村级“工改”腾挪园的建设和运营,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工改”园区企业进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激活发展动能方面,‘工改’带来了大量的产业工人,极大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尤其对房地产、餐饮、住宿、运输、文旅等行业都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为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毅表示,“工改”像一颗改革的石子,搅动了土地长期低效利用的“死水”,激发出土地更新、产业升级、城乡发展的新动能,推动城市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在张毅看来,中山“工改”干部履职尽责,为一片片土地的蝶变,为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塑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不负时代,用实干向祖国告白,用担当作为和勤勉勾勒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我从2006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山工作,迄今已近18年。多年来,我有幸见证了中山多个领域一点一滴的变化,经济社会不断繁荣与发展。”张毅说,作为一名基层城建系统的工作人员,他和同事将继续努力为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助力,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深圳优秀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以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